• Mar 22 Sun 2009 22:23
  • 醫心

 


靜思悟醫理


 


深慮體醫心


 


但因無我故


 


忘卻世間意


 


難捨繫紅塵


 


悲愁掛人間


 


世人多珍愛


 


何者不更替


 


體悟此深意


 


轉化醫者心.....


 


                              3/22,09'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星期受邀到六福皇宮


參加台北新世紀扶輪社的演講


與會人士都是各界頂尖人才


很開心能與他們一起分享中醫的奧妙...




 


恰巧台北東海扶輪社社長也應邀參加


幽默風趣的言談


讓在場的人士


都笑開懷...




 


餐會中


與大家分享


中醫養生之道


和穴位按摩的功效


人體真的是很奇妙


每個穴位都有其特殊的功效


可以同病異治


亦可異病同治


端看是否有抓住其辯證之要...




 


其實


透過現在的科學驗證


早已證實穴位的存在與科學性


老祖宗的智慧


能夠傳成好幾千年


絕非紙上談兵


而是經過不斷的人體實證


而萃取出的菁華


希望


這些實用又奧妙的知識能一直


流傳不息


並發揚光大....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紅塵俗世事紛紛


 


燦爛春花山遍野


 


多情景緻無閑暇


 


空待花落錯花時


 


                                     3/19,09'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熹  觀書有感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tssdnews.com.tw/?FID=11&CID=52461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09/03/17

 

 

中醫治療黑眼圈,可從內服、穴道治療雙管齊下。中醫師李思儀表示,中醫在治療上的一大特色,便是治其根本,找出黑眼圈生成的原因,對證治療。中醫除了對證用藥內服調理,還可藉由針灸,增加眼圈周圍的血液循環,將老舊的組織代謝,改善原本暗沉的肌膚顏色。


李醫師表示,臨床上改善的速度會因年齡有不同的差距,基本上越年輕的改善效果越快。門診中一名25歲的女性銀行行員,長期有過敏性鼻炎的困擾,也深受熊貓眼困擾。因為這位小姐夜間仍在大學進修,加上白天工作,可知身體的勞累是必然的。所以在用藥上除了針對過敏性鼻炎治療,並也加強補氣、提神的用藥。


醫師指出,針對這名患者,治療處方時以小青龍湯加減,加上黃精、葛根、丹參等。同時,配合針灸的治療,一個星期兩次的針灸,加強眼部四周的氣血循環,取睛明、四白、太陽等穴交替選用,搭配合谷穴。大約治療一個月的時間,透過中醫的針藥齊治,便出現明顯的改善效果。


李思儀表示,想要擁有明亮好眼色,必須維持正常的作息,並適時的放鬆眼部周圍的肌肉與頸部的肌肉,可做肩頸舒緩運動及增加眼部氣血循環按摩操。


李醫師表示,長期因為工作維持同一姿勢者,可多做肩頸的舒緩運動;方式為先將脖子向左轉(緩慢轉到底)停留3秒,向中央迴正停3秒,再向右轉(緩慢轉到底)停留3秒,算做一次,來回做九次可加強氣血循環,改善黑眼圈;此處是足太陽膀胱經經過的地方,而足太陽膀胱經的第一個起穴便是眼內角的睛明穴。眼部氣血循環按摩操在早上睡醒時和晚上入睡前,將雙手來回搓到極熱後,接著輕輕按壓全臉,然後用大拇指以劃圓周方式,輕輕按摩睛明穴10圈、再接著按摩眼尾的瞳子骨翏穴10圈、最後再按摩眼眶骨下處四白穴10圈。

 

你看的出她原本有著深深的熊貓眼嗎?

 

僅是用針與藥

 

一個多月

 

就告別了困擾多年的熊貓眼!

 


 

 

中醫不僅是能看傷骨科

 

其實在內科病症

 

及美容領域

 

都有很好的療效

 

消除黑斑、緊緻、除皺、痤瘡、去疤、明亮、美白、以及去除黑眼圈

 

在臨床都有令人滿意的效果

 

當初成立布洛格的用意

 

就是希望讓更多人知道老祖先傳下來的智慧

 

不可小覷

 

走了歐洲一趟

 

更是感佩歐洲人對自己文化的熱愛

 

不管是藝術品、古蹟、美食、乃至於足球

 

讓各國的人千里迢迢

 

要去欣賞她們老祖先的老東西

 

自尊而後人重之

 

一昧的摹仿西方

 

不會創造出比她們更傑出的文化

 

惟有深入沉潛於獨特屬於我們的文化

 

才能擁有與眾不同的新意

 

這是我的理念

 

也是督促自己的動力來源...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的國醫節


與眾不同


因為多了好幾位主持人


容我來介紹一下...


 



 


                   李思儀醫師                      李明貞醫師                  施瑞虹醫師





 


為了此次的主持


大家可都是每個禮拜抽空一起練歌


尤其是歌藝不怎樣的我


更是要努力


還好有大家的教導與協助...


 



 


趁著開場前的空檔


和我的搭檔呂文智醫師


一起合照


感謝他的帶領與鼓勵


壓力挺大的


差點就要臨陣脫逃了...


 




中間的是顏志誠醫師


超會唱歌的


應該可以媲美楊宗緯了


中醫界歌唱比賽第一名


改天可以請他也去參加星光大道


我們就有耳福啦!


所有的照片


都是趁著主持前的空檔所拍


所以沒有上台的照片


真是不好意思呢...


另外


還少了一位主持人陳朝明醫師的照片


他那天忙進忙出


太忙了


所以沒照到


說聲抱歉:真是不好意思!下次多拍幾張放上來!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http://n.yam.com/tlt/healthy/200903/20090316966138.html


自由時報 2009-03-16 06:00


 


文/李思儀醫師


 


白駁風又稱斑白、斑駁、白癜,類似現代醫學的「白癜風」。臨床上,病人自覺無特殊症狀,只見初期皮膚有乳白色斑點或斑片,而後逐漸擴大、斑片邊界清楚、邊緣多呈深褐色。一般多見於指背、腕、前臂、面、頸、胸、腹、前陰處,但亦有蔓延全身者僅存少許正常皮膚、白斑內毛髮有些會變白,但無癢痛麻木感,亦無滲出及脫屑。


 


◎白駁風的病因病機可歸類為3大類:


 


●氣血失和,風邪襲表:此類病患多有長期情緒不舒的困擾,使氣血失和而無法濡養皮膚,易使風邪襲表,造成經脈氣血鬱阻,而形成白斑。


 


●久病失養:此類病人往往有慢性疾病的問題,亦可能是久病長期臥床者,因為病久所致,傷及肝腎。肝主藏血,腎主藏精,血氣生發不利,皮毛腠理失其所養致病。


 


●瘀血阻滯:臨床上病患往往有損傷病史,絡脈阻滯不通,造成新血不生,肌膚失去滋潤所造成。


 


◎在治療上,可分為實證與虛證:


 


●實證:為氣滯血瘀,治療上,需著重活血化瘀、疏經通絡。針灸需著重活血與行氣的穴位,常按摩手肘處的曲池穴、腳內踝上4橫指處的三陰交穴,達到體內疏氣活血的功效。


 


●虛證:患者多屬久病肝腎陰虛,臨床上病人有抱怨易疲倦、腰腳易痠軟、容易心煩不舒、常口乾口渴等症狀。這時就必須滋補肝腎、養血祛風。可以多按摩醫師把脈處中指所放之處,在手腕橫紋下兩橫指處的經渠穴,以及腳內踝4橫指處的三陰交穴,達到滋腎養血的功效。


 


建議有此病困擾的病患,應尋求專業的中西醫師詳細診療,不要私自濫用藥膏,往往會增加皮膚的負擔。因為病源不在表,而在身體內部。


 


另外,適當曬曬陽光,對疾病的恢復有所助益。保持適當的運動和均衡的飲食,以及維持11點前就寢的習慣,放鬆心情,配合醫師的治療,相信「還我好顏色」絕對不是夢。


 


(作者為台北市常生中醫診所主治醫師)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夜月華照紅塵


 


流光轉瞬逝花間


 


折枝何待無花時


 


馨香藏袖與夢眠


 


                                3.15.09'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篇文章被大紀元副刊將其選為小頭條刊登


能將老祖先的智慧與大家分享


實感開心...


關於此篇文章


老年人的養生六法


其實


不僅是對老年人有效


其中的養生氣功


更是適合各年齡層


簡單/方便/易練


在此與大家分享...


作者﹕李思儀中醫師

 

 

之一、飲食保健

 

唐代‧孫思邈曾於《千金方》提到:「食欲數而少,不欲頓而多,多則難消也。」並言「清晨一晚粥,晚餐莫教足」。清代的詩人袁枚亦說:「多壽只緣餐飯少,不飽真是卻病方。」所以,早餐吃好、晚餐吃少,三餐只要七分飽,才是卻病好藥方。所謂「寒頭暖足七分飽」,保持每餐不過飽,平常用冷水洗臉,冬日常泡腳,便是養生好方法。

清代著名養生名家曹廷楝說:「老年人以調理脾胃為。」切要若老人家胃部經常不舒,噯氣、或稍食冰冷,即感不適,乃屬胃寒症,可於吃粥時,食醬薑。飯後食蜜薑改善胃寒情形,但必須長期服用,方見其功效。若偶吃稍涼食物胃部不適時,可吃ㄧ片生薑即安。受寒感冒發熱初期,可用蔥薑湯發汗,服用熱稀粥,並臥床蓋被取汗;若是輕微飲食不慎致吃壞肚子,導致腹痛泄瀉則立用豆豉胡椒湯調和腸胃,都是簡單的居家照護之法,但若是仍覺不舒,還是透過醫生診治較當。

另外,俗諺云「老人先老腿」,平常腿部保健,想要防止痿軟,可以艾灸雙腿足三里、陽陵泉、肚臍下四根橫指處關元穴、臍下兩根橫指命門穴,一般人則可常按這些穴道,作為居家保養之道。

另外,我建議,古時的養生書中能找到的《去病延年六字訣》:「肝若噓時目爭睛噓,肺如呬氣手雙擎,心呵頂上連叉手,腎吹抱取膝頭平,脾病呼時需撮口,三焦客熱臥嘻寧。」以上皆以鼻吸口呼。這個養生祕訣大致如下:

噓‧肝氣訣
行噓字訣,以鼻吸氣,噓氣(呼氣)時兩目圓睜,怒目而視。反復行六遍。這個肝氣訣對老年人目花、目糊,多淚,有很好的保健功效。


呵‧心氣訣
行呵字訣,雙手十指交叉,上舉於頭頂,吸氣時向上扥起,呵氣時下降放於頭頂。反復行六遍。這個心氣訣對喉內熱痛生瘡、心煩氣躁,能起功效。


嘻‧三焦訣
行嘻字訣時,以鼻吸氣,躺臥行功法,但若是不方便站、坐亦可。反復行六遍。這個三焦訣能通行壅塞。


呼‧脾氣訣
行呼字訣,以鼻吸氣,呼氣時口唇撮口。反復六遍。這個脾氣訣對痰病行之勝藥方,若有瀉利腸鳴或吐水,有很好的去病之功。


呬‧肺氣訣
行呬字訣,以鼻吸氣時,雙手緩緩上托,掌心朝上。呬氣時雙手緩緩放下。反復行六遍。這個肺氣訣對療胸膈煩滿、上焦有痰之症。


吹‧腎氣訣
行吹字訣,隨著吹氣雙腿屈膝下蹲,站起時以鼻吸氣。反復行六遍。這個腎氣訣對腎有疾者,消瘦氣色暗、耳鳴者,有很好的保健功效。


做此動作之前,先叩齒十六遍,收斂心神。後用拇指背擦內外眼角各九次,再於鼻兩側按摩七次。接著兩手搓至極熱,用熱手在面部摩擦,不論次數多少。再用舌攪動口內上下,使津液生,鼓漱津液使之滿口,再分三次吞下。再行搓耳、拉耳翼及耳垂,最後緩慢向左右轉動頭頸,使面部皺紋不生、並使耳聰目明。六字訣不必全練,某個臟器有病只需以相應的訣治療。


之三、怡情養性


勤用腦,防衰老。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故退休後多從事下棋、打球、繪畫、書法、養花、閱讀、吟詩、歌唱都能鍛鍊腦力,防止腦部衰老退化。退休後的生活,是人生的另一階段,許多因為工作不得不放棄的興趣,都能夠在此時重新拾起,不亦樂乎。素人畫家吳李玉哥和洪通,都是在年過半百時才開始繪畫,但卻創造了不朽的傳奇,做自己有興趣的事,便是每天快樂、青春永駐的秘訣。


之四、生活規律


生活規律,也就是規範與自律,按時就寢,春夏宜晚睡早起,秋冬宜早睡晚起。睡前以熱水洗足,睡時的姿勢,可採取向右側臥勢,「先睡心,後睡眼」,凝心靜神,閉目默想印堂穴處(兩眉心間),屏除雜念,自能息心而瞑目。

平時注意氣候變化,增減衣著,「春寒莫使棉衣薄,夏熱汗出需換着,秋冬衣冷漸加添,莫待疾生才服藥。」所謂上醫治未病,防患未然,配合四時季節做適當的調養與保健,莫待疾生才服藥。


之五、藥食保健


平常亦可以選用下列藥物煎湯服用,如黨參12g、何首烏9g、菟絲子6g、麥門冬6g、黃精6g、枸杞6g、菊花3g、五味子3g,以2000cc水,煮沸後小火再熬15分,代茶飲用,可達到滋陰補腎、補氣明目的作用。

另有一方可益氣健脾、利濕寧心,便是用生黃耆20g加入2000cc的水煎沸後,再煮15分,去渣後加入薏苡仁15g、綠豆15g(兩者先浸泡30分)、枸杞子6g、百合6g入電鍋隔水蒸煮,至薏苡仁及綠豆熟透即可。湯可飲渣可食。喜甜者可放涼後少加蜂蜜即可。


之六、心情愉悅


心底無私天地寬、富貴貧賤總難稱意,知足則為富足。因七情六慾皆是致病之源,故淡泊名利仁者則壽。《內經》曾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道德經》也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法國哲學家盧梭曾說:「敎他如何生活,不要敎他如何躲避死。」

認真活在當下,擔憂與苦惱於事無補,所以想要延年益壽,最好的方式就要放開心胸,讓樂觀愉悅的心情充滿每一天。何需緬懷過去,亦不愁妄想未來,真誠的做好當下的事。

 


讓我們一起試著吃飯時用心品嘗食物的美好滋味,洗澡時細心感受水的溫柔,運動時享受風的吹拂...宋代文豪蘇軾曾在<赤壁賦>中言:「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於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借東坡之文,與彼共勉之。


 

http://www.epochtimes.com/b5/9/3/12/n2460052.htm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月百代之過客


 


來往歲月亦為旅人...


 


                                          ~松尾芭蕉


 


文化奠基能在欣賞曾有的過去


創意立足於能跳脫傳統的思維


我走在醫之道上


人生的旅途早已開始...


 


來往的歲月


何人不是過客


日月的流轉


哪位不是旅人...


 


角落的青苔


兀自生展著


歲月的風華


瞬息亦屬永恆...


 


光影幻化


樹影搖曳


情緒亦如歲月


流轉交替不同的面貌


終究逝去


但剩文字


獨然悄語...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初春了


驚蟄大地


細雨微停


安靜的燈光下


細細的翻開


《京都之心》


記億起


曾經屬於春的時光...


 


 


落櫻繽紛


輕緩溫柔地


隨著陽光灑落於空中


 


飛舞~


旋轉~


飄落~


 


一陣輕輕的驚嘆


屬於


櫻花雨...


 


 


走在櫻之夕顏


的路上


由純白到酚紅


從如雪到夕顏


美的如此安靜


卻又如此


純粹...


 


 


我在台北的窗口


想望


灑落於林間


櫻.花.舞.雨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景氣的年代


每個人的壓力都無形間增加了不少


還是要適時的紓壓


不然


小心耳鳴會上身


其實


耳鳴不僅是老人家的專利


臨床上可見有許多年輕人


亦常抱怨會頭痛及耳鳴


甚至


感冒亦會引發耳鳴或耳暴聾


之前亦有記者對此專訪了一篇文章


現在


特別詳細整理如下


與大家一起分享


 


文/李思儀醫師


耳鳴在中醫的論治上首先必須分清楚時間的長短,暴鳴多屬實症、久鳴則多偏虛證。而臨床上可見病患自訴的耳鳴聲多種類型,但在辨證上有一個技巧很重要,就是請病患用雙手按雙耳,若是鳴聲更大者,多屬實症,相反鳴聲更小者,多屬虛證。辨別耳鳴的虛實,在診治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是治療上考慮的重點。

在用藥上也必須考慮耳鳴的成因偏向何臟腑,《內經》有言:「十二經脈皆秉氣於胃,上走於面,而達空竅。」而「腎氣通於耳,耳和則耳能聞五音」,所以耳鳴的成因多種,最常見的便屬於腎氣的虧虛,總的可以分成虛證和實證。虛證腎氣虛、中氣下陷、心血虛等。實症多屬肝膽火熱、痰火上擾居多。另外,也必須考慮外感,如果是突發性的耳鳴,必須詢問最近是否有外感的情形,有時感冒也會造成突發性耳鳴,這時的用藥便必須從外感論治。

一般而言,病人的年紀也是辨證要點,老人家多屬腎氣虛,耳鳴的時間多年居多,且多半有容易腰痠、腿無力的情形,脈象多見細弱。這時選方可用六味地黃丸的加上阿膠、首烏、女貞子等。

門診中便曾有一名六十五歲的女性患者,因為長期的耳鳴困擾前來就診,因為耳鳴已有兩年多,本不以為意,但是最近發現聽力有受影響,才趕緊就醫治療。其實像此類中老年的病患,往往一開始都不會尋求診治,錯失黃金期,隨著時間加速內耳的機能也會退化,也就是中醫所謂的腎氣虧虛,若是到「精脫」的程度,很容易轉成耳聾。還好婆婆的聽力只是稍微影響,選方上以補養腎氣兼通竅活血的藥為主,再配合針灸的治療,選穴上可以氣海、關元、腎俞補腎,足三里健脾,陽陵泉、外關舒通膽經、三焦之氣,加上耳門、聽宮、聽會輪流下針,能有效補腎氣,兼疏通鬱滯之氣。

日常保健上可以用食療補充腎精之氣。

固腎腰子湯
材料:豬腰一副、蔥白兩根切細、黨參三錢、黃耆三錢半、枸杞兩錢、遠志一錢、甘草五片、荷葉一張。
作法:
1、藥材洗淨後先加水蓋過藥材浸泡二十分鐘。
2、之後再倒入1500cc的水,水滾後轉文火煮十五分鐘即可。
3、濾去藥材,取藥汁置旁。
4、將豬腰洗淨,切花,至滾水中略燙至色變白,撈起沖涼。
5、再將藥水加熱至滾,腰花放入其中,灑上蔥花,略加少許鹽調味即可。
功能:補養腎精、補氣通竅之功。

保健茶飲-益氣聰明茶
材料:黨參三錢、黃耆五錢、枸杞兩錢、蔓荊子一錢、葛根一錢、升麻半錢、炙甘草五片。
作法:
1、藥材洗淨後先加水蓋過藥材浸泡二十分鐘。
2、之後再倒入1500cc的水,水滾後轉文火煮十五分鐘即可。
3、濾去藥材,將藥汁於一天內慢慢喝完即可。
功能:針對容易頭昏耳鳴症狀、有補腎健脾之功效。


藥材的分量與加減,還是需要因人而異,作為一般的食療方,固腎腰子湯一星期食用一次即可。


而益氣聰明茶,若是容易感到疲倦頭昏者,可以稍加重黨參和黃耆的用量,若是伴隨眼睛容易乾澀的朋友,則可以加重枸杞的用量。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18767&category=中醫天地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李思儀醫師


 


三、落髮問題


曾寫過關於落髮的文章


也發表在報章媒體


有興趣的可以在「媒體花絮」此專欄中看到〈脫髮問題面面觀〉


現在


分享關於落髮治療期間的飲食/生活守則:


 


1、同樣的請向冰涼飲料/啤酒等說bye  bye


2、頭皮會癢的朋友,請參考皮膚疾患飲食守則


3、不要亂吃健康食品


4、三餐正常飲食


5、盡量11~12點前入睡,讓肝膽有恢復休養生息的時間,才能有效的「生發」根根髮絲


6、學會放下,今天的壓力不帶入夢中


7、維持運動的習慣,稍為出汗的程度即可


8、別忘了肩頸的舒緩運動,長期維持同一姿勢的朋友,記得適時放鬆你的肩頸!


      將你的脖子,向左轉(緩慢轉到底),停留三秒,迴正,再向右轉,停留三秒,


      這樣算做一次,請來回做九次,放輕鬆歇息一下,感受脖子的肌肉對你輕說「謝謝」!


9、請別愛用同一洗髮精/潤髮乳,交替使用不同家的


10、將雙手來回搓至極熱,每天用十指指腹梳髮,由前往後,梳髮七次,此為一次的完成。


在早上起床後和晚上入睡前,請重複做三次,能幫助頭髮的生長,你的頭皮/髮絲會感謝你為它所做的!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李思儀醫師


 


二、減重飲食守則


其實關於減重


在之前也寫了相關文章


不過


許多人還是有此困擾


所以


詳述如下:


 


1、請記得一定!一定!要吃早餐!!!(高蛋白質為主)


2、一定要喝溫熱的水或不冰的開水


3、遠離含糖類飲料


4、趁經行期間,可以喝熱可可、紅豆湯、黑糖薑茶,一天一杯無妨


5、遠離越香越甜越軟的麵包


6、真的很想吃甜的,一天一片75%的巧克力,可以降低妳想吃甜食的欲望


7、芶芡的湯水不喝。如果享用自助餐,請將盤中每道菜都擁有美麗的間隔。


8、不要以為滷味比較健康,高鈉的飲食,反而會堆積更多的水分在體內

9、如果可以將每口食物,都咀嚼超過十下以上,這樣一個小動作,會幫你減少攝取的熱量


10、不要等到真的很餓時才進食,這樣潛意識中會攝取更多的食物,並馬上轉換成脂肪儲存


 


其實


不需要每餐飯都計算有多少卡路里


這樣


吃飯變成一種公式


慢食是一種享受的藝術與感恩的生活


讓妳的每餐飯


優雅又健康


這樣


也能不知不覺中


就開始瘦身呢!


少量/多樣/輕巧


法國與日本女人


可都是懂得優雅美食的藝術


但又都保持好身材


相信妳也可以做得到的!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李思儀醫師


 


最近


常被問到


醫師,我現在有什麼不可以吃?


或是


醫師,我現在應該要吃什麼?


我想


這應該是很多人的共同的疑問


所以


特別在此與大家分享


在中醫診治期間


「飲食教戰守則!」


 


一、皮膚疾患:異位性皮炎/濕疹/蕁麻疹/痤瘡


1、喝溫熱開水、遠離冰品


2、油炸類少碰


3、少食餅乾、巧克力、奶製品


4、小心發物:筍子、花生米、豬頭肉(豬頭皮、豬耳朵、豬舌頭)、公雞肉、鴨鵝肉、無鱗魚(泥


       鰍、鱔魚、鰻魚、白帶魚)、芒果等。


5、帶殼海鮮(以過敏性皮炎與蕁麻疹尤其要忌口)


6、肺主皮毛、肺與大腸相表裏,所以腸胃的照顧,就顯得格外重要,盡量讓自己有每天排便的習慣。


      有此困擾的朋友,可以將雙手交叉,左手在下,右手在上,雙手掌心朝向肚臍,畫圓周的方式,


      由自己的右手邊,劃向左手邊,三餐飯後可以做此運動各十分鐘,能有效幫助腸胃蠕動。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醫不僅是一般的傷骨科能有助益


在內科有也很好的治療方式



在美容的領域


更是讓人讚嘆!


美白


去斑


淡化細紋


就連黑痣都能讓它自然脫落...


 



 


張先生(化名)


當初是因為運動傷害來找我治療


針灸與用藥雙管齊下


手傷和腳傷都逐漸好轉


有一天


突然很不好意思小聲的問我:「我臉上的痣可以變小嗎?」


當時他臉上的痣約有一立方公分


在針灸而言


其實像脂肪瘤是能夠透過針藥並施而解決


但是一立方公分的痣


真的不小


而且都已經幾十年了...


 




 


但是奇妙的事情就這樣發生


在隨著每一次的針灸中


黑痣真的越來越小


越來越乾枯


最後就像死皮一樣


脫落了...


治療時間約一個多月


留下跟皮膚一樣平的印記


幾十年的大黑痣


終於和它說掰掰...


現在


張先生隨著女兒一起到了澳洲


感情真的很好的一對父女


也在此


祝福他們


異鄉的生活


一切順心...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tssdnews.com.tw/?FID=11&CID=51264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09/03/05


 


不景氣造成壓力大,常見耳鳴發作!中醫師李思儀表示,不景氣的年代,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壓力,常見抑鬱不舒,突發性的暴鳴。若思慮過多耗傷心陰,心血虛也會造成耳鳴。而老年人的耳鳴,則多屬腎氣虛,耳鳴問題通常時間已有一段時間,且多半有容易腰痠、腿無力的情形。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耳鳴的成因有很多種,最常見的便屬於腎氣的虧虛,可以分成虛證和實證。中醫認為,壓力造成的耳鳴纏身,常見肝膽火熱所致,多屬於突發性的暴鳴。也常因思慮過多耗傷心陰,心血虛也會造成耳鳴。而老年人多屬腎氣虛因素所致。若是屬於飲食勞倦,損傷脾胃,也會造成清氣不升的耳鳴。另外,還有痰火上擾造成的耳鳴。同時,也必須考慮外感,有時感冒也會造成突發性耳鳴。


中醫如何治療、調理耳鳴?中醫師李思儀表示,辨別耳鳴的虛實,是治療重點。像是必須分清楚時間的長短;暴鳴多屬實症、久鳴則多偏虛證。耳鳴聲常見多種類型,有的像蟬鳴、海浪,有的高頻聲、也有低頻聲。臨床也常會請病患用雙手按雙耳,若是鳴聲更大者,多屬實證;相反鳴聲更小者,則多屬虛證。


李思儀醫師表示,中醫辨證治療,針對壓力因素所引起的;若為「肝膽火熱型」,多屬突發性的暴鳴,病患可見胸悶、容易發脾氣或是抑鬱不舒,也容易口渴及排便不暢等,並常見伴隨頭痛;治療可用防風通聖散加上蔓荊子、山梔等。而「心血虛型」者,可見耳鳴,睡眠差或難入眠、常健忘或容易心悸,脈象多見細數,舌象偏紅;治療以養心血為主,可用養心湯、歸脾湯加上山梔、菖蒲等。


此外,老年人多屬「腎氣虛」型,常見耳鳴時間已久,且多半有腰痠、腿無力,脈細弱;治療可用六味地黃丸的加上阿膠、首烏、女貞子等。若屬於「脾胃虛弱型」,常見耳鳴,食慾不好,容易腹瀉,也容易疲倦無力,舌苔白膩,也偶見伴隨低血壓;治療可用補中益氣湯或益氣聰明湯加上遠志、菖蒲。而「痰火上擾型」的耳鳴患者,多見頭暈伴隨舌苔黃膩、口氣重、口苦口渴、兼胸悶、痰涎多、便秘等;治療可用滌痰湯或溫膽湯加上鬱金、山梔等。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tssdnews.com.tw/?FID=11&CID=51265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09/03/05


 


老年耳鳴拖延治療,小心導致聽力受損!中醫師李思儀表示,門診中一名65歲的老婦人,長期有耳鳴困擾,時間已有兩年多,本不以為意,但是後來發現聽力有受影響,才趕緊就醫治療。屬於典型因為老化,腎氣虧虛,內耳的機能退化所致。

李醫師表示,其實像這類中老年的病患,往往一開始不積極尋求治療,易錯失黃金期,加速內耳的機能退化;也就是中醫所說的腎氣虧虛。若是到「精脫」的程度,甚至可能造成耳聾。

這名患者還好聽力只是稍微受影響,選方以補養腎氣兼通竅活血的藥為主,再配合針灸,取氣海、關元、腎俞穴補腎,足三里穴健脾,陽陵泉、外關穴舒通膽經、三焦之氣,加上耳門、聽宮、聽會穴輪流下針,幫助補腎氣,兼疏通鬱滯之氣。幫助病患避免聽力再惡化。





李思儀醫師並提供日常保健食療藥膳、茶飲方──


固腎腰子湯


材料:豬腰一副、蔥白兩根切細、黨參3錢、黃耆3錢半、枸杞2錢、遠志1錢、甘草5片、荷葉1張。

做法:藥材洗淨後加水蓋過藥材浸泡20分鐘。再倒入1500C.C的水,水滾後轉文火煮15分鐘即可。濾去藥材,取藥汁置旁。將豬腰洗淨,切花,到滾水中略燙到色變白,撈起沖涼。再將藥水加熱到滾,腰花放入其中,再略加調味即可。作用:補養腎精、補氣通竅。


益氣茶


材料:黨參、黃耆各3錢,枸杞2錢、蔓荊子、葛根各1錢,升麻半錢、炙甘草5片。


做法:藥材洗淨後先加水蓋過藥材浸泡20分鐘。之後倒入2000C.C的水,水滾後轉小火煮15分鐘即可。濾去藥材,將藥汁於一天內慢慢喝完。

作用:改善頭昏耳鳴,可補腎健脾。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巧


和呂文智醫師一致


穿著同色系的衣服


再一同主持今晚的


春酒宴...


 



 


只是


那天沒有請那卡西


我們兩個差點手忙腳亂


一會要操作卡拉OK機器
找歌/上台/呂醫師還要連絡哪些人演唱


機器還會三不五十找不到歌曲


心臟真的要夠強


因為


真是驚險又刺激...




 


聚會到此


告一段落


大家也陸續回家了


這時


才放下一顆心


呂醫師和王清福醫師現場歡唱...




 


王醫師和其夫人


真是能歌又能跳


超厲害的


好佩服...




 


方志男醫師音聲渾厚


多才多藝


在今年國醫節還要表演一段特殊才藝


先賣個關子


呵呵...





 


散場了


大家反而在此時


放開心胸


唱歌的


跳舞的


每個人臉上露出的笑容


好輕鬆愉悅


真的有一家人的感覺...


謝謝他們還特地留了一些吃的


就怕身為主持的我們


餓著了!


內心真的粉感謝.....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在同道的網站上所看到的文章,拜讀之際,遂生起與我心有戚戚焉的感覺。


中醫不是在治病,而是在「治生病的人!」


所以不該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人是一個整體,就像樹葉生了病,究竟是要去醫樹葉,還是要醫整棵大


樹?


中醫中醫,是「同病異治」、「異病同治」,沒有一種藥方是適合於所有的人,儘管他們的西醫病名都


是一致!


沒有一種藥沒有副作用,西藥更如是,古人老早就說過,「大毒治病,十去其六。」除了中藥中的上品


之藥,屬於補養類的才可久服!但還是要「有是證用是藥」!


藥物的副作用,錯不再藥,而在使用藥的人!


龍膽瀉肝湯會不會有腎毒性?「十去其六」這是醫者該知道的!


今天有一篇新聞談到四物在經行之際不可服,天啊!一種藥物可以用在所有人的身上嗎?或是可以不用


在所有人身上嗎?重點不是藥,是服用此藥的人!


辨證不明,開口便錯!以訛傳訛,心的沉重該如何說...


 


年近四十,古稱“不惑”。“吾十有五而志於學”,自16歲踏進中醫學院大門起,彈指間已是24年。“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風雨兼程人生40年,對所從事的專業也算是有些許清醒的認識。雖不敢說是金玉良言,但確是言為心聲,願對後學有所裨益。


    (一)我學中醫,完全是子從父命。1981年,我高中畢業後參加高考,成績不錯,尤其數理分數較高,按當時的錄取標準,完全有機會進入一所重點理工科大學。那時我對未來幾乎是一片空白,任由父親為我選擇了中醫作為安身立命的職業,正是父親當年的信念,從而也就註定了我此後的人生之路。


    邁進大學校門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捩點,開學的頭幾節課讓我的頭昏了:什麼“陰陽”、“五行”、“氣血”、“表裏”,與高中所學的知識毫不搭界。當時真動過轉學的念頭,苦惱之深可見一斑。只是苦於當時無此管理機制,只得硬著頭皮學下去,路總是人走的。80年代初,大學學風還不錯,我又是平民子弟,不敢有什麼走捷徑的奢望或其他想法,只有好好讀書,爭取畢業後考上研究生,然後找一家好單位,安身立命了此一生。還好,天道酬勤,我很幸運地考取了鄧鐵濤教授的研究生,實現了我人生的第一個目標。我的專業是心血管疾病,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是西醫心血管診療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時期,冠心病的PTCA治療、急性心肌梗塞的溶栓治療等等,讓我們學中醫為主的人真有些應接不暇,卻也讓我心馳神往、羡慕不已。為此,我還專門到北京阜外醫院進修學習。當然,為了完成學業,我仍得讀中醫書籍,還得去跟老師出診,作為名老中醫的入室弟子,沒有理由不學好中醫。坦率地說,這段時間是被動學中醫,卻也為後來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碩士畢業後,我幸運地被分配到深圳市中醫院做臨床醫生,從此開始了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提高的自我摸索階段。畢業後不久,我在深圳市勞動技術競賽中獲得了中醫組冠軍,這給我很大的鼓舞,我知道這得益於自己的努力與名師的耳提面命。


    隨著臨床日多,自己對中醫的認識亦慢慢加深,尤其在臨床和科研工作中,自己親身經歷感受了一些事例,有的讓我終身難忘,也徹底改變了我對中醫的認識。如一個大面積腦梗塞的老年女性患者,儘管在急診科經西藥搶救過來了,此後卻出現了嚴重的失眠、煩躁等症狀。患者連續18天不能入睡,痛不欲生,幾度想輕生自殺,後請我去會診。診其面紅,脈大,舌紅、苔黃少津,辨證為陽明熱盛,遂予白虎湯加味,一劑而安,二劑則愈。又如,會診某年輕女性患者,高熱20餘天,在某西醫院傳染科住院治療,用遍各種進口抗生素,花錢數萬卻不見好轉。該院中醫科處以“甘溫除大熱”之補中益氣方也無效,邀我會診。診見患者雖語聲低微,少氣懶言,但舌不淡,脈沉取弦實,此乃“大實有羸狀”,囑其家人買表裏雙解劑防風通聖丸兩盒,共10元錢,兩天服用一盒後,熱退身安,精神轉佳,僅花5元錢而愈。僅此數端,吾深感中醫不但臨床有用,也要善於應用,只要按中醫理論辨證準確,真有桴鼓相應、立竿見影之效。


 


    在從事中藥退熱的科研中,有些發現也讓我驚歎不已。實驗是在中山醫科大學動物實驗中心完成的,我們用內毒素複製家兔發熱模型,其中一組是用小柴胡湯退熱,其退熱效果雖並不比激素與西藥解熱鎮痛藥強。但是,奇跡出現在第2天:西藥組大部分動物死亡,而中藥組卻無一例死亡。更讓人吃驚的是,小柴胡湯能明顯糾正內毒素所致的體內一些失衡的指標,對此現象的解釋,讓國內一些知名的免疫學專家都感到不解,而這不正是小柴胡湯的“調和”功能嗎?


    中醫有如許神效,激發了我進一步學習研究中醫的熱情。為此,我開始了更高層次的科研。我多次中標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中標的緣由,不只是現代科技的運用,更主要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提出了許多有創新的思路。比如我的第一個標書,與一氧化氮相關。我感覺到一氧化氮也遵循中醫“氣”的規律,如生物體內的一氧化氮是由一氧化氮合酶為底物而生成的,一氧化氮合酶分為結構型與誘生型,這與中醫的“正氣”、“邪氣”有異曲同工之妙。誘生型受到內毒素等刺激後則持續產生大量表達,產生一氧化氮具有細胞毒性和細胞保護的雙重作用,在內毒素休克中的變化也依循中醫“亢則害,承乃制”的規律。研究設想中藥在調控內毒素休克一氧化氮生成時,其機理是可抑制“過亢”的誘生型一氧化氮合酶,而不影響對人體有益的結構型一氧化氮合酶,或者可提高結構型的表達,從而彌補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劑在治療應用中的不足。第二個標書是與幹細胞的轉分化相關,現代醫學最近認識到骨髓中除有造血幹細胞外,還存在一種間充質幹細胞,並發現其能轉分化為神經細胞,但在體研究其轉化率較低,對其機理現代科學暫無法完滿解釋。而中醫之腦與現代醫學的中樞神經系統密切相關,《內經》中明確地指出骨髓與腦的關係,《素問•宣明五氣篇》有“腎主骨”之說,《靈樞•海論》有“腦為髓之海”之說,《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明確指出:“腎生骨髓”,並有“腎者其充在骨”及“腎不實則髓不能滿”等論述。依據中醫這一學說,我們從益腎藥中發掘出促進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向神經分發的物質。美國《Science》(2004,303)以“Neural


    Beginnings for the Turtle′s Shell. ”為題對龜板與神經發育的關係研究進行了綜述,其中一些科研結果也證明了我們兩年前標書中的假說。在此基礎上,我們課題組其他成員又兩次中標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課題。我們科研的相關論文發表在《中華醫學雜誌》等核心期刊,並被美國的《化學文摘》(CA)收錄,其成果先後獲深圳市及廣東省科技進步獎。此後,我們緊跟科研動態,在急性肺損傷纖維化中又發現了中藥的獨特效果與機理。我們課題組還在深入研究,力爭為中醫診治SARS提供實驗依據。


    (二)嘗到中醫的甜頭,更堅定了我學好中醫的信念。恰好此時,由導師鄧鐵濤教授牽頭,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舉辦了“全國名老中醫臨床經驗高級講習班”,我雖不能每期必去,但《碥石集》與講習班錄影則是每集必看。真個是“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我百尺竿頭,又進一步。導師善用東垣方治頑疾,他多次囑我要多讀《脾胃論》、《內外傷辨惑論》、《蘭室秘藏》等書。這些書並不是大學教材,也不是晉級考試內容,在臨床中卻能派上用場。比如我曾治一例類風濕性關節炎年輕男性。患者關節腫痛難忍,用西藥止痛藥效果不明顯,後加用甲氨喋呤等免疫抑制劑後,肝功能受損嚴重、白細胞也急劇下降,西醫無奈只好到中醫院來就醫。當時患者精神萎靡不振,診其舌邊紅而苔膩,脈緩,問其病史,知其為體育老師,喜運動後飲大量冰啤酒,辨證為濕遏熱伏,用《蘭室秘藏》之拈痛湯。一個月後,腫痛消失,類風濕因數從200單位每升下降至正常,隨訪3年迄未再發。又曾治某知名醫院護士長,患者因勞累過度,全身浮腫,關節酸痛,倦怠無力,不欲飲食,面容黧黑枯槁,西醫診斷為"變態反應性肝硬化",卻治療乏術。我辨為肝木乘脾,脾虛濕阻,氣滯血瘀,用升陽益胃湯加減,1周後患者腫痛銳減。“東垣之醫,乃醫之王道”,真不我欺也。


    在學習班中,顏德馨老中醫注重通調氣血,朱良春老中醫善用蟲類藥,皆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後我跟師王為蘭老中醫診治強直性脊柱炎,其善用益腎通督法;何炎燊老中醫用溫病方藥治療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等老年病,諸如此類經驗,我臨床試用,效如桴鼓。後經導師點撥,終在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中找到此類經驗的學術源頭。爾後,《臨證指南醫案》成為我案頭必備之書。如按何炎燊老中醫經驗,用《臨證指南醫案》中風篇苦辛酸降法治療高血壓多例,效果明顯,典型病例如治某中年女性高血壓病患者,服用西藥雖能降壓,但仍是頭暈不止,商場不能去,汽車也不能坐。吾讓患者按此法服中藥近一年,不但血壓控制理想,後家中新房裝修,操勞奔波月餘亦無不適,更奇的是,經顱多普勒還證實原來的腦動脈狹窄也消失。不久又讀到陳克正老師編著的《葉天士診治大全》,不僅對葉天士的學術內容進行了較系統學習,也瞭解到葉天士對後世醫家的影響,進而加深了我對近代名醫如丁甘仁、秦伯未、章次公、蒲輔周、黃文東等“葉派”前輩學術思想的理解,從中學習到了很多臨床卓有成效的方法,如外感致病的輕靈宣透法、沉屙頑疾的通絡搜剔法、年老體弱的通補奇經法。真是“若要金針暗渡,全憑葉案搜尋”。臨床上從會用中醫向善用中醫、巧用中醫進了一步,也對中醫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有了一定的認識。


    (三)從被動學中醫到主動學中醫,這不僅是一個發現中醫價值的過程,也是一個體現自已價值的過程。以上經歷,使我深切認識到:5000餘年歷史的中醫能經久不衰,在世界醫學上獨樹一幟,特別是近代西醫日新月異,中醫的“草根樹皮”卻能頑強地生存下來,靠的是什麼?臨床療效!醫學就是治病救人,中醫能解決患者的健康問題,就有其科學性。當然,中醫藥學之所以具有獨特的療效,不僅是幾千年來的豐富經驗積累,更是由於中國醫藥學已經總結出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以高血壓為例,中醫不但有較確切的臨床療效,更主要是有一套較系統的診療理論。中醫根據其臨床表現從肝論治,認為肝主疏泄,講究順肝之性,上面提到苦辛酸降法即是此法的一種體現。西醫認為血壓一高就降,往往一藥不效則數藥並用,而一停藥就血壓反跳,以至患者一生不能停藥。採用中藥治療高血壓,不但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症狀,有些初起患者也可不必長期服藥。因為血壓升高的原始動因大多是血流供求不平衡,治療時不能消極地單純降壓,而應是改善血流供求關係,苦辛酸降法就能“疏其血氣,令其調達”。朱清時院士在《哲眼看中醫》一書中指出:“中醫藥是科學,雖然當前流行的狹義的‘科學’還不接受它。”中醫學術影響不僅僅局限在醫學,如龍骨的應用,就引出了中國近代科技史上兩件震撼世界的大事:即北京猿人化石與甲骨文的發現。因此,衡量評估中醫的科學性,不能完全以西醫為標準,不但要有全方位科學的標準,更要有放眼未來的遠見卓識。


    中醫不但理論上深奧,其藥與方也是充滿玄機。還原與分析是現代醫學的主要研究方法,發現一個化學成分的作用靶點不知要花多少人力物力,而我們中醫用的不但是一個含多個成分的藥,而且將這些藥組成療效卓著的方劑,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現在美國有些基金專門資助複方研究,為什麼?因為他們發現了複方的科學價值。現國內不少研究機構與研究基金重點放在單味藥與提取單體上,而忽視了以傳統中醫藥理論為基礎來組創新方,這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以傳統中醫藥理論為基礎來組方不但有效,而且投入少。張錫純“衷中參西”,機圓法活,妙作方藥,我仿其法組一些方,經臨床驗證,療效也不錯。如我有一親人患白癜風病,雖暫時範圍不大,但每于春季都會加重,服他藥不效,我根據“肺主皮”理論,以瀉白散為主方,又針對“血虛生風”而加用他藥,竟可控制病情。又如膝骨關節炎,西醫並無好法,我採用取類比象法,用形似骨刺的皂刺為引,又以骨碎補為君組方,醫治數十例而無一失手。當然,我們也提取中藥單體,如上面提到的龜板研究,我們課題組提取到非多肽類成份,其促進骨髓間充質幹細胞擴增強於所有已發現的細胞生長因數,而且完全不是同一類物質,現正在進行化學結構測定。相關研究成果,我們已申請了專利,也被世界權威雜誌FEBS錄用。我們首次中標龜板科研的標書時,當時就有專家對其科學性提出質疑:如中醫的骨髓與西醫概念不一樣,用龜板與用其他動物硬殼如羊角或豬骨頭無異,但是,兩年後美國科學家從發育的角度研究,發現大部分動物在發育過程中都是"皮包骨",而龜板是"骨包皮",其硬殼中也就含有向神經外胚層發育的相關物質。我們提取單體,目的不是取代中藥,而是推廣中醫藥,讓當今世界逐步認識中醫藥,這是個戰術問題,否則只是捨本逐末,在戰略上會鑄成大錯。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大道無術”,正是因為中醫科學的複雜性,其教育傳承也就難上加難,以致中醫薪火日漸衰微。“(中)醫學之興衰,以普及與提高教育為關鍵”,丁甘仁先生為振興中醫,創辦了首家中醫學校,不但改變了中醫傳統的教育方式,也培養了不少中醫精英,其主要成功經驗就是教學非常注重臨床,前五期學生都是跟隨丁甘仁先生臨診的門人。中醫從傳統的家傳與師承過渡至現代大學教育,無疑是一個飛躍,但現在的教學也暴露了不少問題,大學前四年基本上是“紙上談兵”,而且以應試為目的,最後一年實習往往是以西醫為主,因為西醫是建立在實驗科學基礎上,可謂是“常道”、“常名”,外科摸得著、看得見,內科診斷明、機理清,不但容易理解,而且也容易掌握,自然而然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就分散了學習中醫的興趣。而脫離了臨床實踐的中醫教育,不但抽象,而且枯燥,也就沒有了生命力。學生畢業後面對複雜多變的臨床病情,也就束手無策,只有求助於西醫了。大學階段,《傷寒論》對我只是枯燥無味、死記硬背的條文,經過多年臨床實踐,我感受到《傷寒論》是熠熠生輝、百煉成鋼的真理。大學畢業後20年我讀博士,學位課程《傷寒論》考試老師給我98分,為什麼呢?“實踐出真知”。我臨床帶教學生,每遇中醫典型病證,都要同學背誦課本原文,以加強理解與認識,學生因此而提高較快。此後,針對中醫教學本身的一些缺陷,我們舉辦了“名中醫案與經驗研讀班”,學員們在課堂中看到一個個純中醫治療成功的疑難病案後興奮不已,有學員課後即請老師會診。如某學員其兄患高熱月餘,多家大醫院醫治無效,授課老師姚梅齡從少陽風濕表證辨證施治,三日後熱退,而這也是我們授課內容,事實勝於雄辯,事後那位學員專門打電話告訴我"我以前對中醫認識有偏差,以後我會加倍努力學習中醫,謝謝你們給了我一個重新認識中醫的機會"。紙上得來終覺淺,只有實踐才能學到中醫之“術”,才能昇華感悟中醫之“道”。


    葉天士臨終之際告誡後人“醫可為而不可為。必天資敏悟,讀萬卷書,而後可借術以濟世。不然,鮮有不殺人者,是以藥餌為刀刃也”。中醫不但是一種技術,也是一種智慧。學中醫與西醫有些不一樣,很多方面要靠心靈的感悟。不可能每個中醫學生都天資敏悟,但敏悟是來自於執著與熱愛。佛家修行講究“戒定悟慧”,同樣,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專注學習中醫,“為伊消得人憔悴”,就會有“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境界。雖然中醫是一門富有哲學與藝術的專業,但也不同于完全憑感悟的哲學與藝術。藝術與哲學有天才,中醫沒有天才,只有汗水。不但要讀萬卷書,還要臨證上萬病人。“熟讀王叔和,不如臨證多”,我曾問過謝海洲老中醫怎樣才能掌握好辨證施治技巧。他說:“沒有技巧,只要您每天堅持臨證,看上5萬病人就有感性認識了。”因此,中醫不但是一門仁與慧的學問,也是勤與敏的職業。一個中醫的成長,就如小溪彙成江河流向大海,越流越寬廣,越走越博大,越遠越精深。如果您想走人生成功捷徑,想短期內名利雙收,或注重安逸享樂,這就不能學中醫,是中醫就得扎扎實實、勤勤懇懇地耕耘才會有收穫。我師鄧鐵濤教授一再告誡我“中醫是60歲成才”,其理於斯矣。


    擇業中醫,不但是“傳道醫人”,很多人首先考慮的是“生計”問題,中醫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我導師說過“應千方百計使自已的中醫水平達到應有的高度”。我帶過一些中醫學院的本科生,每次出診,我臨證20餘人,20個方劑竟背不出幾個,更別談對病因病機的認識。常此以往,何以服務于病人,立足于社會!作為中醫,不是不要掌握西醫知識,但如果不去記中藥方劑,不去讀四大經典,不學好辨證論治,那就失去了中醫的根本。一切惟西醫是瞻,沒有獨立的中醫學術思想,那只是西醫的附庸;章次公先生有言“欲求融合,必先求我之卓然自立”,一個中醫,社會一般不會認可您的西醫技能很強,如果中醫功底又不扎實,其後果終究是會被淘汰。上面舉了這麼多臨床與科研的事例,也是想說明一個中醫的出路,即我們中醫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我老師以近90高齡,仍在研究重症肌無力及側索硬化症,這些都是西醫無特效治療手段的疾病,這就是中醫的殺手鐧。“非典”肆虐期間,我老師聯同其他名老中醫,為提高SARS的療效而獻計獻策,奉獻餘熱。他們取得了成功,也提高了中醫的社會影響。我們不但要學習他們的專業知識,更要學習他們的敬業精神。


    (四)有人認為古老的中醫是夕陽產業。這個問題涉及到對現代化的理解與認識,現代化不但是以時間為座標,更是個價值尺度。以往現代化是高效率的代名詞,如汽車效率高於牛車,飛機又快過汽車,而現在更注重的是效益,即不但要高效率,而且要低消耗。中醫在治病時非常注重保護人體的正氣,如感染性疾病,西醫可稱為“關門打狗”,而中醫是“開門驅寇”。西醫講究對抗治療,現在抗生素的檔次越來越高,價格越來越貴,對人正氣的損傷也越來越重;而中醫對待致病原,不但有“清”法,還有“汗”、“下”、“利”等法,使邪有出路而不傷正。又如內傷疾病,老年人常有“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症、腦動脈硬化”等病,如此之多診斷,臨床上患者服用西藥少則5種左右,多則20餘種,而中醫以證論病,一證統多病,從證型選藥既簡明也扼要。如診治某70歲老婦,因照顧其外孫而寢食不安,血壓驟升至185/115mmHg,因有多種診斷而服藥20種,其中降壓藥4種,但症並未見緩,我辨為"陰虛風動"予服大定風珠1周而症減,1月後一種降壓藥物即可。"大學之道,在止於至善",中醫診治外感與內傷病都有不少優勢,我們年輕中醫,掌握了這種優勢,也就把握了中醫藥的現代化,也就是中醫“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


    古老的中醫其實含有很多超越當今科技的內容,我們現在的科技手段還不可能解釋它。我相信,中醫與西醫是對生命認識的不同層面,隨著科學的進步,最終中西醫是會找到統一性的。正如我老師所言:“中醫之振興,有賴於新技術革命,中醫之飛躍發展,也將推動世界新技術革命”。而如今可悲的是:現在有些中醫學了些西醫,“新知未啟,舊學已荒”,不但自詡現代化,還妄自菲薄中醫,其實他們不但根本沒有掌握諸多傳統中醫的優秀內涵,也並沒有實現中醫藥的現代化。


    中醫不但是一種技能,也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立志岐黃,也算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業中醫,不僅下可謀生,中可修身,上則造福人類、流芳千古。亦如華岫雲在為《臨證指南醫案》作序時所說:“古人有三不朽之事,為立德、立功、立言也。蓋名雖為三,而理實一貫。要之,惟求有濟于民生而已”。不然,張仲景怎麼會放棄官場應酬,而在公堂懸壺濟世;李東垣又怎麼會散盡千金,專心學醫,救民於苦海!作為中醫文化的傳承者,我們應將這種優秀的物質與精神文明責無旁貸地發揚下去。


    王安石在《遊褒禪山記》有雲:“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志者不能至也。”本篇陋文並非中醫的《勸學篇》,只是一個多走過一點中醫之路的研習者的一點感受,希望後學踏進中醫之門時不要迷茫。我已經管中窺豹,看到點中醫奇偉之處,如果大家能“有志與力,又不隨以怠”,就一定能在中醫這個寶庫中多挖掘出一些對人類健康有益的寶藏,同時也有益於“齊家、修身”。


    作者簡介


    杜少輝,1965年4月生,江西省萍鄉市人。1986年江西中醫學院中醫系本科畢業;1991年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內科碩士研究生畢業,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在職博士研究生,師從著名中醫學家鄧鐵濤教授。現為廣東省深圳市中醫院內科主任醫師,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分會委員等。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以及省、市級課題多項,善於用中醫藥診治心腦血管與風濕疾病等,並從基因調控、幹細胞與組織工程等方面對中西醫結合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多項成果。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