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節錄部份演講內容


與大家分享





何謂疫病?


v     在當時也記錄下發病的症狀,一開始時,出現凜凜惡寒(怕冷、寒顫),不久後即發熱(發燒),之後即出現只發熱而無憎寒的情形。(此指未投藥的狀況)


v     初得二三日,其脈不浮不沉而數,晝夜發熱,傍晚更嚴重,並出現頭痛、身痛的狀況。和現在的新流感在症狀上都有很相似之處。


v     其實早在四百年前就有醫家提出,疫病之傳染途徑:「此氣之來,無論老少強弱,觸之即病。邪從口鼻而入。」即透過飛沫或接觸傳染所致病。


 


如何治療


v     早在17世紀時,清朝吳又可就寫下第一部急性外感傳染病的專書《瘟疫論》。


v     其中便提出「客邪貴乎早逐」,在初期感染時便要急早處理。另外,也強調體質因素在瘟疫病中發生、發展及轉變的重要性。


 


v     在中醫用藥上治療瘟疫(急性傳染病),以疏利透達、宣通導引、逐邪外出為治療大法,且不可妄投膩補之際,以防閉塞之害。


v     所以不建議自行服用滋補之劑,尤其在出現感冒症狀時,更是要避免自行服藥。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由更新日期:2009/09/25 04:09



〔記者徐夏蓮/台中報導〕別小看便秘!中部地區有老翁為此一年看100多個診次,每天有100多種藥要吃,直到被健保局盯上,他到台中榮總高齡醫學中心就醫,醫師幫他統整各家開的藥物後,發現他只要吃其中5顆就夠了,現在他每月回診一次,看病不再讓他累到趴!



台中榮總高齡醫學中心醫師廖思嘉昨天指出,這位就醫高診次被健保局盯上的70歲老翁,抱怨他真的是全身上下都有問題才會醫院、診所一家看過一家。



廖思嘉醫師發現,原來他所有的病,全肇因於一個小小的便秘引起的,他為便秘看腸胃科,但吃藥又吃出失眠,他掛精神科,醫師開安眠藥給他,他睡得著,卻又出現步態不穩、頭暈,逼得他馬上加看骨科、神經內科。



藥物副作用吃出他心悸、情緒低落的症狀,他又跑去看心臟科,但他覺得西藥救不了他,又再加看中醫,就這樣中西醫院加診所,他告訴醫師,別以為他愛看病,一年得看上百診次,看到他都累癱了。



中榮高齡醫學中心醫師廖思嘉指出,一次同時服用4顆藥,就是多種藥物使用,副作用就會產生,這位老翁一堆疾病,多起是藥物副作用引起的,他不停看診吃藥,毛病才會越來越多。



為了讓銀髮族正視這個問題,中榮高齡醫學中心昨天請來80歲葛姓老翁現身說法,他也是吃藥吃出類似帕金森氏症症狀,晚上起來上廁所跌倒,家人將他送醫,才知道他是一個月要看5科,結果病越看越多,由一位醫師將他的藥從近20顆藥整合成8顆,老翁笑說,他如今走路穩了,心情也好了。


 


門診中


常見


這樣的病人


因為


哪裡不舒服


所以吃了某些藥


但是


又產生了其他不舒的症狀...


其實


人體就像一個翹翹板


出現了問題


就會產生不平衡的現象


這時


只要透過針灸作自身能量(氣血)的調整


就可以回復到原本的平衡


而且不會有任何副作用


或者透過藥物的偏性


讓失衡的身體再回復到原本的平衡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穀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


而不是為了治病又產生其它的問題...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是在其中常常會出現的景物


內容大多記載


平定了哪一次的征戰


或值得慶賀的事情


碑文


都是像這樣的龍龜來扛著...




 


庭院內的古松


到底有多老了


實在不清楚


但是


總覺的自有一番靈氣...




 


扭曲也是另一種力與美


好似其中有著深沉的力量


要向天際開展...


 



 


這株樹


又名辨奸柏


聽說


秦檜行經此地時


忽然颳起一陣狂風


頭頂的烏紗帽就這樣吹落在地


後來人們就以此命名...





 


樹上長著酷似人臉的圖案


這不是合成的ㄡ


但未免也太像了


會不會嚇到大家了...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新流感該如何聰明預防?


又有什麼樣的藥材可以提升抗病能力?


面對新流感除了緊張與擔憂,你還可以有擁有更積極正向的態度!


Dr.Lee與你相約9/29(二)19:00~21:00敦南誠品B2演講廳見!


分享如何透過藥膳、茶飲、穴位按摩來提升對抗病毒的免疫力!


欲報名者請洽以下網址:


http://pchomekids.hmg.com.tw/event/H1N1/index.htm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這樣的大紅門


有9x9的金色門扣


只能出現在兩個地方


ㄧ個是皇城


皇上居住處


另一個就是孔廟中...


 



 


孔廟旁


就是國子監


也就是太學


唯一由國家爲貴族子弟所辦的學校


裡面的校長


又稱為國子監祭酒


民間的學校


稱為書院


歷代書院也出了許多人才


中國有四大書院


有空我再來爲大家介紹其中的故事...



 



 


好古樸的風味


可是要在裡面讀書


可是要接受嚴厲的教導


裡頭還有ㄧ間房


各種刑具都有


其實也沒這麼誇張


但是也有鞭條/綑綁的繩子/處罰做錯或不守規定的學生...





 


這是進入孔廟後


首先會看見的石碑群


猜猜看這是什麼


又記錄了哪些人事物


有許多石碑表面都風化了


看不清其中的文字


只能依晰讀出幾個名字...



 


上面記載了


姓名與籍貫


還有名次


猜出了嗎?


清代歷代的科舉殿試後所錄取的人才


要能名列其中


都算是地方爭光


在當時可以回鄉興建牌坊


所謂光宗耀祖是也


可是


時間會風化


人名也會淡去


在那


我細細撫摸碑上的文字


心中卻是淡淡的哀傷...


 



 


流連這些石碑群中


大概徘徊了半小時以上


後來有位婆婆


略帶焦急的眼神


向我說:她是來找她曾祖的名,聽說這裡因為日曬風吹雨打,風化太嚴重,這些碑就要移到別處了


趕緊來看看雕有她祖父當初的那塊碑...


我問:是哪一年間的?


她說:光緒年間的探花 ...


我看看手邊這塊是康熙年間的


那光緒不就是在最後面



還找的到嗎?


看著她離去的背影


應該也蘊藏了淡淡的愁緒....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國子監街


其實就離我住的巷弄


不遠


只是每次匆匆忙忙的行程


總與她


擦肩而過...


 



 


這次


我選擇步行到此


有時


只有慢步行走


才能發現


週遭的美好與特殊...


 



 


不知爲何


走進國子監街


心情頓然輕鬆


好似


要去拜訪許久不見的老友


陌生中有著熟悉


就連路旁的老婆婆


對著我說她的故事


都自然流露出


一股難言的親切感...


 



 


陽光


點點灑落


灰白的牆面中


裝飾著


屬於


旅人的記憶與心情...





 


如意


點綴著


紅門胡同


不知


裡頭的人家


如意可否?




 


街角的人兒


搜尋門內的風景


而我


偷偷將這片風景


納入


旅行的記憶之中...


 



 


聽說


北京很難找到ㄧ杯


道地的咖啡...



我想迷人的


不是那杯咖啡


而是


屬於Bei Jing咖啡館的記憶吧...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


有時需要適當


放.     慢.     腳.     步.


 



 



發現這間書店時


隱藏不住雀躍的心情...




 


因為


才剛開幕


所以


迎接我的是滿屋的書香...




 


長桌間


流蕩的是


椅子與椅子間私密的對話...




 


有燈光


有畫


還有


難得的咖啡香...




 


窗外


是昏暗的燭光


石板地有著穩重的力量


北京


在浮動的空氣中


還好


有人慢慢在經營一種


靜的力量...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逛書店


即使到了北京


仍舊


不改這習性...



 


很讚


不輸師大巷弄間的書店風格


藏書也挺多的


只是都是外文為主...


 



 


其實


在北京


找不到像誠品這樣的了


像樣的


多是和咖啡廳做複合式的經營


就像這家位於三里屯的老書蟲


許多


異鄉人


在此


獨自


安靜看書


靜靜打著電腦


或是三五人小声談話


深怕


打擾了


這片安靜的角落


在繁華的village...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台灣新生報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09/09/18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引發香港腳的主因雖然是因為黴菌感染,除了要保持腳部的乾爽與清潔外,避免潮濕悶熱的鞋襪加重病情,也要改善體內的溼氣,才是可以杜絕香港腳不再復發的重要方法。

醫師提供茶飲方供保健參考──

 

利濕止癢茶

 

材料:茯苓、豬苓、山藥、土茯苓各3錢,牛膝1錢,澤瀉、白朮、桂枝各2錢。

 

做法:

藥材洗淨後先加水蓋過藥材浸泡20分鐘。之後再倒入1500C.C的水,水滾後轉小火煮20分鐘即可。濾去藥材,將藥汁於一天內慢慢喝完。

作用:針對香港腳容易口渴、口乾、搔癢明顯、腳氣重者,有利濕止癢作用。

健脾化濕茶

 

材料:

黃耆5錢,白朮、乾薑、茯苓各3錢,當歸、木瓜、山藥各2錢、炙甘草1錢。

 

做法:藥材洗淨後先加水蓋過藥材浸泡20分鐘。之後再倒入1500C.C的水,水滾後轉小火煮20分鐘即可。濾去藥材,將藥汁於一天內慢慢喝完。

作用:針對脫皮但癢不明顯者、便軟稀溏者有健脾化濕作用。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09/09/18


發生香港腳問題,若伴隨有一天多次排軟便問題,多與身體寒濕有關。中醫師李思儀表示,門診一名16歲的高中男生,發生只要吃完飯後便會有便意,並呈現軟便狀態多,手掌與腳掌處都會脫皮,但不會癢,脫皮的狀況已持續三個月,研判患者適屬於寒濕重,所以一天排便多次,便多不成行居多。

李思儀醫師表示,這名16歲高中生,平常只要吃完飯後便會有便意,並呈現軟便狀態多,手掌與腳掌處都會脫皮,但不會癢,脫皮的狀況已持續三個月。醫師說明,通常寒濕重的症狀,會出現口多不渴、舌象多呈現白膩苔,口氣與腳氣較不明顯、但是便多軟居多,甚至出現腹瀉的狀況,腳部癢的情況也較不明顯,但是仍呈現局部的脫皮現象。治療上,若是寒濕重的情形,需要使用溫寒化濕的中藥,可選用實脾飲加上牛膝、山藥等內服治療。

醫師指出,這名患者經過四次診治後,手部的脫皮現象已癒,腳部已改善六成,而排便的狀況原本一天三、四次,治療後已經降為一天兩次。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香港腳問題搔癢不適問題,困擾許多人。中醫師李思儀表示,門診中一名42歲的中年男性上班族,發生腳部搔癢已經有幾個月時間,腳指縫間脫皮嚴重,還伴隨有口氣重與腳氣不佳的情況,也影響到日常生活交際,研判是屬於溼熱重問題所導致。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這名42歲的上班族男子,發生腳部搔癢已經多個月時間,前來看診,發現患處呈現脫皮狀況,尤以腳指縫間嚴重,患者也表示平常易出現口乾渴、頭昏沉的現象、並喜愛喝冰飲,也有口氣重與腳氣不佳的情況,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和交際。臨床研判患者屬於中醫說的「溼熱重」的情況,所以呈現口乾渴、口氣與腳氣都很重,並伴隨發癢的狀況。

醫師說明,若是溼熱重,容易出現口渴、口乾,舌苔多黃膩苔,口氣與腳氣的狀況也較重,搔癢的情況也較甚,甚至會出現局部水泡,並搔癢難忍的情況。要改善體內濕熱重的現象,必須從輕熱利濕著手,並加上止癢的藥物,可以選用五苓散或當歸拈痛湯,加上牛膝與土茯苓。這名患者在經過三次的治療後,腳部搔癢的的情況已消失,脫皮的現象也好了七成,口氣重與腳氣不佳的情況,也終於改善。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按對穴位、吃對食材 護膚好臉色


自由 

 



文/李思儀



中醫養顏美容已有悠久歷史,不論是古代後宮的佳麗,抑或王公貴族的妻女,均流傳著駐顏的秘方。其實,早在漢代便提及如何防治瘢痕與除疣的方法,而《神農本草經》中亦記載,白僵蠶能「減黑斑,令人面色好」、薏苡仁「去面黑」、白芷可「潤澤肌膚」、冬瓜子有「輕身減肥」之效、水萍能「除身癢,長鬚髮」;唐代更有針刺美容及食療美容的專書。



中醫注重的是整體辨證,所謂「有諸內,必形諸外」,不論是痤瘡、面斑、皮膚癢,甚至是掉髮、髮禿等,皆與人體的經絡臟腑息息相關。緊緻肌膚必須透過針灸美容,其原理便是透過刺激經絡俞穴,達到調整臟腑機能的功能,並促進膠原蛋白的重組與再生。



◎針灸常用的穴位可分為:



●印堂穴:針對額紋。兩眉正中間即是。



●太陽穴:針對魚尾紋。位於眉尾後緣和眼角連線做一等邊三角形,三角形頂端即是。



●扶突穴:針對頸紋可用。位於頸部胸鎖乳突肌(將脖子向旁旋轉,即可觸摸到)後方,與喉結等高處即是。



民眾也可隨時按摩上述穴位,達到緊實肌膚的效果。



◎婦女若有血瘀,需加按三陰交穴(即足內踝上,4根橫指處),氣虛則可加按合谷穴(手虎口處 )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醫師:
 
附件是我墾丁摔傷3個禮拜的歷程,
 
 
這些日子承蒙您的細心照顧,讓我身體逐日恢復健康...


 


這是ㄧ位可愛的病人


本來是在治療黑眼圈的


可是卻因不小心跌倒造成膝蓋挫傷


在診療時順便針灸受傷的膝蓋


讓局部的瘀血能更退快些


這是第一次針灸的照片(2009/8/25)


 



 


經過ㄧ次的針灸


這是ㄧ星期後的改變(2009/9/1)


瘀血幾乎都已消去


只剩淡淡的痕跡...


 



 


下面這張是第三次針灸後所拍攝(2009/09/08)


已經不見瘀血的痕跡


美麗依舊如昔...


這三張照片都是熱心的病人自己所拍


真是謝謝她了!


 


中醫可以診治的


其實比想像中的多


中醫可以改善的


是真正調整內部的循環與代謝


讓瘀去而後新生!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期待
書架上的光影
從天而降的音樂
就是垂釣的直勾
                                ~設計師姚仁祿






 


對於誠品


ㄧ直很引以為傲


空間設計/燈光氣分/開放時間/藏書傲人


還有停留其中的人兒


也是許多觀光客必來朝聖之處...


 



 


可是


除了誠品


其實還有許多優質的書店


在不同的角落發光


 



 


爲駐留其中的人兒


提供一盞溫暖的燈光...


 



 


九十三巷人文書店


由天下文化創辦人的高希均所設立


開放的空間


可以盡情翱遊在書海中


 



 


有咖啡


有音樂


和美麗的花


 



 


在台北看書


真是ㄧ件幸福的事...


 



 


看書累了


還可以到戶外的水池


望望天光


湊巧ㄧ對父女


童心大起


撥弄水光...


 



 


慢慢的品味


屬於心靈的時光


空間中


有著人與文的對話...


 



http://cafe.bookzone.com.tw/wedge01.asp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09/09/03


新流感疫情增溫,中醫師李思儀表示,預防可善用中醫調養。中醫對於流感視為一種外邪感染、侵襲人體,為了使邪有所出路,用藥因個人症狀、體質而異,會因證型改變而做藥物上的增減。但不建議民眾自行服用滋補之劑,尤其在出現感冒症狀時,更是要避免自行服藥,以免補不對症。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早在四百年前就有醫家提出疫病的傳染途徑:「此氣之來,無論老少強弱,觸之即病。邪從口鼻而入,即透過飛沫或接觸傳染所致病。」當時記錄的發病症狀,開始時出現怕冷、寒顫,不久後即發燒,之後即出現只發熱而無憎寒的情形。2~3天後,常見脈不浮不沉而數,晝夜發熱,傍晚更嚴重,並出現頭痛、身痛的狀況;和現新流感症狀很相似。

一般季節流感與新型流感如何區別?李醫師表示,一般流感,會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全身酸痛、頭痛、寒顫與疲勞,屬於典型外感症狀。有些病例則是出現腹瀉、嘔吐等腸胃道的症狀,部分病例出現流鼻涕的症狀。新型流感在症狀上無法和一般季節性流感做明顯區別,必須透過採取檢體,快速篩檢進一步檢驗才能夠確認。

另外,醫師指出,在中醫古籍也提過「客邪貴乎早逐」觀念,就是強調在初期感染時便要及早處理。另外,也強調體質因素在瘟疫病中發生、發展及轉變的重要性。以新流感而言,對於20歲以下及患有慢性疾病者和孕婦,所造成重症(肺炎與腦炎)的比例,也比其他年齡層來的嚴重。

抗病力與正氣是否充足有關。中醫師李思儀表示,保持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與充足的睡眠,及適當的運動相當重要。中醫強調,所謂「正氣內存,邪不可侵犯。」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人罹患流感容易產生併發症,而有些人卻能康復;也與個人抗病能力有關。中醫對於流感調理,以疏利透達、宣通導引、逐邪外出為原則,可應用相關內服藥方調理。

李思儀表示,流感治療上初期因有身熱發燒,頭痛、咳嗽、咽喉痛等上焦症狀,以清宣上焦之氣,開提肺氣為主。可以選用銀翹散、桑杏湯等辛涼清宣之劑。在服法則採用「時時輕揚法」,根據病情調整服藥次數及間隔時間,目的在血液中保持固定的藥物濃度,且藥物不可過煮,以免藥味改變,而無法直入上焦,針對病症治療。但必須強調的是這些都是疾病初起用方、實際上用藥必須要因每個人的狀況與病程作加減。

另外,醫師指出,並不建議用發汗之劑,因為溫病和傷寒不同,中醫也有所謂的「溫病忌汗」觀點,若只是用發汗之劑,可能只是徒傷表氣,體內內部的熱也不會減。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保健錦囊》日常生活保健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09/09/03


預防新流感上身,有何須注意?中醫師李思儀表示,首先新型流感傳染途徑是透過飛沫與接觸傳染。


所以保持手部衛生很重要,接觸公共器具後要記得洗手,不要直接觸碰眼鼻處。


另外,從飲食、運動、把握黃金時段睡眠三部分做好保健。以及穴道按摩保健也有幫助。


醫師建議,應注意飲食適量均衡,尤其早餐一定要吃,不吃早餐,容易造成免疫力低下而得病。


以及維持運動習慣,氣功、瑜珈、騎腳踏車、慢跑都是不錯選擇


。同時最好在晚上11點前就寢,這時段是人體修復機能最旺盛的時候,要保握黃金時段入眠。


穴道按摩部分,可多按腳部的足三里穴,幫助調節身體的機能,增強抗病的能力。


方式可用原子筆圓頭處揉壓30秒,放鬆10秒的頻率,一次可按摩10~20分,每天按摩3~5次。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夫五臟有疾也,譬如猶刺也,猶污也,猶結也,猶閉也,


(身體的五臟六腑生病了,就如同ㄧ根刺刺入身體中,就像是髒污,就如打結處,就如同封閉處)


 


刺雖久猶可拔也,污雖久猶可雪也,結雖久猶可解也,閉雖久猶可決也,
(被刺的時間雖久,但仍可拔取出,髒污雖久但仍洗淨,結繩雖久亦可解開,壅閉雖久仍可通暢)


 


或言久疾不可治者,非其說也。(其說非也之倒裝)


(有的人說久病是無法治療的,這是不正確的說法)


 


夫善用針者,取其疾也,猶拔刺,猶雪污也,猶解結也,猶決閉也。


(善於用針的人,治療疾病時,就像是輕易將刺拔出,將髒污洗淨、將結處打開、將壅塞疏導)


 


疾雖久,猶可畢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


(雖然是久病,仍然是可以處理的,若有人說這已是不可治的,是還未得到針術的真傳!)


 


                                                                                                                           靈樞‧九針十二原


 


後記


有人說


黑斑怎可能透過中醫淡化


也有人說


黑眼圈不是沒救了


最近


更是有ㄧ位


全身上下急性蕁麻疹發作的病人


全身是疹整夜難眠


伴隨身熱心悸手顫


這些中醫可以治嗎?


 


其實


這些都是可以治的


但是


必須配合醫囑


針不需多


但需針對其主要的病證下手(藥少力大,針少力強)


急性期


用藥量大


慢性期


用藥要輕


許多病症


不見得是「沒救」


只是


有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處理


有沒有確實的遵照醫囑


醫學之徑


學無止盡


看到前人留下的文章


仍是教誨諄諄  熱切未停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聽說


今天是


七夕情人節


(是不是認真工作會讓人忘了今夕是何夕?哈)


 


牛郎與織女的故事


應該是大家耳熟能詳


ㄧ年只有一度的會面


悲傷抑或是快樂


留下滴滴的淚


化成雨灑落人間


 


因為有了傳說


於是


人間嚮往一種純摯的愛


不會因為時間而改變


 


可是


永恆的唯一


卻是變


因為變


所以


也是不變


(好玄!李醫師是不是太累?開始胡言亂語!)


 


這是易經要表達的


世間沒什麼是不變的


但是


信念可以不變


 


相信


紅塵中


仍有許多真摯的情誼


可以超越時間的洪流


 


也許在情人中


也許在父女裡


也許在好友情


 


抱持怎樣的信念


也許就會創造怎樣的實像吧


所以


不僅是對感情


對疾病


對生活


應該都要有好的信念


 


儘管人間事事會變


但是你可以選擇


用怎樣不變的心


看待這一切.....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台灣新生報


記者鄭綿綿 2009/08/22


 


中醫對於骨折問題分不同階段治療。中醫師李思儀表示,骨折發生後,應該辨明傷勢是否會動、辨顏色、了解骨損程度等。可應用正骨八法,包含摸、接、端、提、按、摩、推、拿方式治療。藥方部分,大致可分為三期階段用藥,第一期行氣止痛、活血消瘀腫為主;到了第二期復原期,則可使用舒筋活絡的藥物;第三期則以補養方為主。

李思儀表示,發生骨折先要先辨明傷勢,若患處仍可活動但伴隨疼痛,可能是局部骨裂或挫傷;若患處無法活動且伴隨劇痛、局部紅腫青紫,或見凸出或凹陷的畸形,便有骨折的可能。兩者皆建議必須先固定患處,避免不當的活動造成骨折情況的加劇。

辨顏色:腫脹較輕,稍微青紫或暗紅,多屬輕傷。患處若是呈現青紫腫脹嚴重,則有可能是筋斷或骨折;若大面積腫脹,青紫帶有黑色,為嚴重的擠壓傷,應防組織壞死。

聞聲音:在古代醫書中就說明骨折若是全斷,動則轆轆有聲,若骨損未斷,動則無聲。

問疼痛:通常疼痛的程度可分為多種,通常劇痛者多屬傷重,而一般性疼痛則屬傷輕,隱痛者多屬慢性損傷或舊傷。腫脹痛多為血瘀,跳痛多為氣滯,刺痛者常有異物,酸痛者多屬慢性傷筋,遊走性疼痛多屬風邪。根據疼痛種類選用適合藥物加以治療。

李思儀醫師表示,中醫治療骨折,可採「正骨八法」,包含摸、接、端、提、按、摩、推、拿手法。「摸」是用手細細摸其所傷處,判斷骨損筋傷的程度。而「接」,是使已斷的骨,合攏一處,復歸到原本的位置。「端」是因骨離其位,用手法或從下往上端,或從內往外托。「提」是使陷下的骨提出。

「按」則是以手往下抑(壓)。「摩」則是緩緩的揉壓轉動。而推拿也有助於復位。一般而言,接、端、提適用於骨折全斷或部分錯位者,若是沒有接受訓練者,不可隨意操作,但是按摩與推拿可以改善急慢扭挫傷、內傷氣血瘀阻、及骨折脫位整復後的恢復期。

李醫師表示,中藥方治療部分,大致可分三期階段。第一期:行氣止痛、活血消腫,可選用如復元活血湯加上川七。第二期:補氣生肌、舒筋活絡,可選用如舒筋活血湯加上黃耆。第三期:補養肝腎、養筋健骨,可選用養筋壯骨湯或壯筋續骨丹加減。

中醫強調,「氣傷則痛,形傷則腫,惡血留內,發為痹痛。」所以第一期主要針對受傷初期腫痛難忍,以行氣止痛、活血消瘀腫為主。

且「瘀不去則骨不能接」、「瘀去而後新生」,均在強調去瘀而後新生的重要性。到了第二期復原期,使用舒筋活絡藥物,可避免瘀血凝滯造成筋膜黏連,使受傷之處筋膜發生攣縮強直、關節屈伸不利的現象,或氣血不得通暢致使關節痹痛等。第三期則以補養為主,補養肝腎有助筋骨恢復,也助提高骨質密度。

茶飲方保健部分,醫師建議,可選擇「補氣壯骨茶」,準備黃耆五錢,黨參、補骨脂、胡桃肉、當歸、續斷、川七各三錢,甘草、菟絲子各二錢、紅棗五顆。做法為藥材洗淨後先加水蓋過藥材浸泡二十分鐘。之後倒入一千五百西西水,水滾後轉小火煮十五分鐘,濾去藥材,將藥汁於一天內慢慢喝完即可。針對損傷恢復期,可幫助局部瘀腫疼痛已退、加速骨頭新生,與傷口患處的恢復。


http://www.tssdnews.com.tw/index.php?FID=16&CID=69073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ㄧ直很想將這本書分享與大家


清.吳鞠通在七十多歲


將ㄧ生行醫的心得與對當代與後世之醫所發出的建言與評語


 


醫醫病書


第一個醫是動詞,醫治之意


第二個醫是名詞,醫生也


簡而言之,為醫治醫生疾病之書


此處的疾病是指態度與做法,而非指真正身體上的疾病


有些像他的筆記書


但是又充滿熱切的盼望


ㄧ種對為人醫的期許與盼望


 


吳鞠通所寫的《溫病條辨》


也讓ㄧ般人把他歸類在溫病派


但是細看這本書


他自言自己的所學絕大多數是從


《神農本草經》、《靈樞》、《素問》、《難經》、《傷寒論》、《金匱》、《易經》等書


也是他認為學醫者


斷不可不讀者也


 


而明曉五運六氣更是對當時代所發生的疾病有莫大的幫助


所以


每個時代的氣候都有不同


所變異出的疾患也會不同


自然也就會影響醫生所用之藥


這也是必需要了解的


 


他在三十歲時


認識了ㄧ生中的知己汪瑟庵先生(名廷珍,字玉粲,是乾隆進士ㄧ甲二名榜眼,也就是當時全國第二名,官至禮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部會部長)


汪瑟庵先生以文通醫,也曾助吳鞠通考訂《溫病條辨》


那時汪瑟庵先生告訴吳鞠通說:「醫非神聖不能!」


吳鞠通當時聽到覺得很不可思議(吳鞠通是二十三歲時發憤學醫,三十歲時正要開始行醫)


認為為醫有何困難,醫道有這麼難嗎?


 


但是經過了四十年(他已七十歲多了,寫下此書之時)


切身行醫的體會,他自言:


今歷四十年,時時體驗,事事追思,愈知醫之難且深也


醫雖小道(科舉時代,認為為官才是讀書人該走的正道)


非真能格致誠正者不能


上而天時,五運六氣之錯綜,三元更遞之變化


中而人事,得失好惡之難齊


下而萬物,百穀草木金石鳥獸水火之異宜


非真用格至之功者,能知其性味之真邪?


及其讀書之時,得少便足,偏好偏惡,狃於一家之言


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喜讀簡便之書,畏歷艱辛之境


至於臨證之時,自是孟浪者(思考有欠周慮,膽大妄為)害世,自餒於畏蔥者(膽小怕事,有是證而不敢用是藥)亦害世(危害世人)


所謂有所好惡恐懼憂患,皆不得其正。(所以有在用藥上所喜歡或討厭的、或者是恐懼怕事的、以及想太多杞人憂天的,都不能得到醫之正道)


非真正誠正之功者,豈能端好惡,備四時之氣哉?


 


他ㄧ直到七十多歲時才寫下這本書


本來不想公諸於世的


但是有許多人鼓勵他


所以裡面有許多人不願聽的、不愛聽的


但都是真心之話


我相信也是爲了後代行醫之人


所留下的


 


裡面甚至也提到


細辛的用法


ㄧ般人都說不過錢


他說


這是從宋‧元佑陳承(我猜應是「曾」之意,不知是否為簡體出版社的筆誤)謂細辛單用末不可過一錢


(細辛單使用細末時,不可超過一錢的分量)


但是汪昂在《本草備藥》中將「單用末」刪除


吳鞠通說:凡藥所以治病,有是病服是藥,豈有辛香之藥反閉氣乎?(閉氣之意為無法呼吸也)


學者不善詳察而竟遵信乎!(後世的行醫者沒有詳細考察就全部相信啊!)


很不ㄧ樣吳鞠通


有時


覺得看古人的書


比看今人的之言


來的更暢快呢!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09/08/17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眼睛保養日常保健部分,可選擇中藥茶飲方作為保健方調養,也有預防作用。藉由有補氣兼滋養肝血功效的茶飲方,可改善眼睛容易目酸澀、分泌物多問題。或是用清熱活血止痛的中藥入茶飲飲用,也有助改善眼睛易澀痛、迎風流淚的問題。

醫師提供保健茶飲方供參考──

養肝明目茶


材料:黃耆5錢,熟地、枸杞、當歸、核桃(敲碎)、補骨脂各3錢。做法:將中藥洗淨後置藥袋中。加入1500C.C的水大火煮滾,小火煮15分鐘即可。可在一天內慢慢喝完。

作用:有補氣兼滋養肝血作用。適合眼睛容易目酸澀、視物不清、分泌物多者。

止痛消風茶


材料:防風、當歸各3錢,川芎2錢,梔子、紅花、薄荷各1錢、甘草5片。做法:將中藥洗淨後置藥袋中。加入1500C.C的水大火煮滾,小火煮15分鐘即可。在一天內慢慢喝完。

作用:有清熱活血止痛功效。適合眼睛容易目乾澀痛、迎風流淚者。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