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臨床上
我特別強調
引經藥的運用
就如同要帶兵作戰
要清楚所要進攻的地方為何
(雖然中藥並不是以進攻方式,若有外邪,多使邪有出路為主)
引經藥便佔有很大的功用
讓這群藥物不會迷路
也不會繞遠路
但是
引經藥的份量也是很重要
太多了
就不是引經藥了
作戰時總不會把大部分的兵都當作先前部隊或報路探子吧
所以
劑量上多是最小量的
輕靈一點
才不會失去引經的功用
v
v 太陽經:羌活、藁本
v 陽明經:白芷、葛根
v 少陽經:柴胡、黃芩
v 少陰經:細辛
v 厥陰經:川芎、青皮
(厥陰經:我個人認為還可加上吳茱萸這味藥)
v 載藥上行:桔梗
v 引藥下行:牛膝
以下先用方便的口訣來看
v 上下左右(肋):芎牛青柴
上部用川芎
下部用牛膝
左肋用青皮
右肋用柴胡
v 手足:桂、瓜
手部用桂枝(我個人臨床上也常用桑枝)
足部用木瓜
v 胸(腹)芍背(脊)藁、芷
胸腹部用芍藥
(我認為補養為主可用白芍;活血通滯可用赤芍)
背部用藁本、白芷
v 腰(臀)膝(下):杜、柏
腰臀用杜仲
(我在作月子中心擔任諮詢顧問,臨床上也常見產婦生產後容易腰痛不舒的狀況,這時能照三餐服用杜仲粉,便可以緩解酸疼的情況)
v 周身羌活
(羌活亦有去風利濕的功能,所以臨床上見到全身酸重不舒的病人,亦可使用羌活)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