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紀元醫療版http://epochtimes.com/b5/9/2/3/n2416409.htm


文/李思儀醫師


在臨床上,希望能加速病人病症的改善,常常使用局部的放血,


其實瘀去才能生新,用藥物亦可採活血血化瘀,但是


總覺不及放血來的快速,其實單論放血,也是分很多種,其理論亦是來自《內經》。


《素問‧針解》:「菀陳則除之者去惡血也。」


《靈樞‧憂恚無言》:「兩瀉其血脈,濁氣乃辟。」


故刺脈出血,醫家周楣聲認為可以開鬱決滯、散結通經、去瘀生新、瀉熱解毒等功效。


以前念《素問‧三部九候論》沒有太多的感想


如今映證臨床,再再體現以前醫家的偉大


「必先渡其形之肥瘦,以調氣之虛實,實則瀉之,虛則補之,必先去其血脈而後調之。」


先去其血脈,而後以藥調之吧。


《血氣形氣篇》:「凡治病必先去其血,乃去其所苦,伺其所欲,然後瀉有餘補不足。」


我亦常在放血後,再行針灸,加強其療效。


《靈樞‧水脹》篇更云:「膚脹水脹可刺耶?先瀉其脹之血絡,後調其經,次去其血絡也。」


針刺放血的確有很好的功效,但是也是有其禁忌,醫家不可不慎!


《素問‧禁刺論》:刺足胕上中大脈血出不止死。


刺郄中大脈,令人仆脫色。


刺陰股,中大脈,血出不止死。


其實都是指人身的大動脈大靜脈,如足背動脈、肘膝窩動脈、腹股溝動脈、橈動脈等。


所以為何醫書自古強調:「知針者,信其左;不知針者,信其右。」針下的揣摸才是學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