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我才剛錄食在有健康的節目


討論的便是宿醉這個話題


以及可以透過哪些食材來解酒,解宿醉


藝人們紛紛拿出看家本領


有的人說喝蜂蜜水,有的說喝牛奶,有的人則是再來一杯回魂酒


這些都不是最好或最正確的方式


能夠不喝當然是最好的


但如果喝了卻不希望宿醉


其實還是有些方法


例如


酒後來一碗燉煮的蘿蔔湯


蘿蔔能解酒毒


或是來杯新鮮現榨連藕汁


或是水梨汁


都是會有幫助的


另外


當然還有許多中藥材都有解酒的功效


例如:葛花(葛根素),枳椇子


關於其功效


可參考以下資料


在《蘇東坡集》中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蘇東坡的一個同鄉揭穎臣得了一種飲食倍增、小便頻數的病,許多人說是"消渴"。揭穎臣聽從了一些醫生的意見,服了很多治消渴的藥,病非但不見好轉,反而日漸加重。後來蘇東坡向他推薦了一個名叫張肱的醫生,張肱診後認為此病不是消渴,而是慢性酒精中毒。酒性辛熱,因此病人喜飲水,飲水多,故小便亦多,症狀極似消渴卻不是消渴。於是張肱用醒酒藥為他治療,多年痼疾就此痊癒。張肱所用的一味主藥就是"枳椇子"。蘇東坡不僅記錄了這個小醫案,還常以枳椇子作為醒酒良藥向友人推薦。


 


  枳椇子,又名拐棗,為鼠李科植物,是紅棗家庭的兄弟。藥用部分為帶有肉質果柄的果實或種子,果柄梗呈凹字形,肉質膨大,成熟時紅褐色,光滑無毛,甜香可口。果實圓球形,內含三粒紅褐色種子。《中國樹木學》又稱它為雞爪梨、甜半夜。該植物生於溝邊、路邊或山谷中,主產于陜西秦巴山區,四川、湖北、浙江、江蘇、安徽、福建等地也有分佈。它既是名果之一,也是一種稀罕的藥用食用果品。李時珍稱它為金果樹,並在《本草綱目》第三十一卷中記載,"枳椇……又作枳枸,皆屈曲不伸之意,樹多枝而曲,其子亦捲曲,故以名之""枳椇木高三四丈,葉園大如桑柁,夏天開花,枝頭結實,如雞爪形……嚼之味甘如蜜",且能"止渴除煩隔膈上熱,潤五臟、利小便,功用同蜂蜜"。歷代醫學家也常把它用在解酒方中作為主藥,療效很好。民間和古代官宦人家都收存一些,作年節宴會後解酒之用。


 


  祖國醫學專著中稱,枳椇子性平、味甘酸,入脾、肺二經,主治酒醉、煩熱、口渴、嘔吐、二便不利。有人用家兔作藥理實驗,發現該藥有顯著的利尿作用,是一種解酒良藥。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枳椇子含葡萄糖、果糖、硝酸鉀、過氧化物酶等。枳椇子及其復方能顯著降低乙醇在血液中的濃度,促進乙醇的清除,消除酒後體內產生的過量自由基,阻礙過氧化脂質的形成,從而減輕乙醇對肝組織的損傷,避免酒精中毒導致各種代謝異常,誘發各種疾病。


資料來源 http://big5.huaxia.com/20030930/00128956.html


但是


還是要叮嚀一句


能夠不喝還是最好


喝了酒就別開車


是照顧自己也是保護他人


 


葛根萃取物能讓杜康門徒少喝兩杯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2012/06/06


美國小型研究發現,中藥材葛根萃取物可讓酗酒、習慣喝酒的人少喝兩杯。研究人員認為,葛根或可幫助改善酒精成癮問題。

上述研究成果已發表於「毒品與酒精成癮」醫學期刊。

研究作者美國哈佛醫學院、馬克林醫院心理學副教授大衛‧潘納塔表示,葛根萃取物無法讓人完全不喝酒,會喝酒的人還是照喝,只不過會喝少一點。

潘納塔分析葛根萃取物「葛根素」的功效,葛根素屬於異黃酮家族,存在於葛根當中。他表示,目前治療酒精濫用、成癮的藥物不見得對每個人都有效。

傳統中醫認為,葛根可以「解酒毒」,幫助治療酒後宿醉,並減少飲酒欲望。相關中醫典籍,甚至可追溯到西元前六百年。

潘納塔研究團隊以十名男女為研究對象,平均年齡二十六歲,他們一周通常飲用十八份酒精飲品。

研究人員把實驗室佈置得像一般公寓,裡面有電視、DVD播放機、躺椅,還有冰箱,冰箱有每個人所喜歡的啤酒,還有非酒精性飲料。

研究分成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參與研究的人要先熟悉環境,此時他們只喝酒,不吃任何中草藥。在第二階段開始前,有些人服用一千兩百毫克的葛根素,另外一組人則吃安慰劑,連吃一星期,然後回到實驗室,這時想喝多少啤酒都可以,最多可以喝到六罐啤酒。

經過兩周後,他們再回實驗室繼續喝酒,但在喝酒前兩周時間,這十人沒有服用任何中藥、安慰劑。

最後一階段,兩組對調,原本吃葛根素的人改吃安慰劑,吃安慰劑的人則改成吃葛根素,連吃一星期,接著他們再回實驗室,進行喝酒實驗。研究期間,受試者也要接受驗尿檢查。

研究結果顯示,與吃安慰劑的人相比,吃葛根素者飲用較少啤酒。吃安慰劑後,每個人平均飲用三點五罐啤酒,而吃葛根素的人平均喝二點四罐啤酒。

潘納塔發現,接受葛根素治療的人花比較多時間才喝完一瓶啤酒,且飲酒量也稍微減少。研究人員認為,喝酒的人若想減少飲酒量,食用葛根素或許有點幫助。

潘納塔說,目前還不知道葛根素如何作用,推測可能是葛根素讓血流增加,導致酒精較快到達大腦回饋中心,大腦一下就感受到酒精效果,因此就不會喝那麼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