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媒體花絮】報章剪影 (13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圖片來源網站:http://health.big5.enorth.com.cn/system/2007/07/23/001783373.shtml)


台灣新生報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12/08/17



天氣熱許多人喜歡從事水上活動,易增加眼睛感染的機會。中醫師李思儀表示,夏天最常見的因游泳戲水而感染的便是流行性結膜炎。中醫認為,感染與體內「正氣」有關,人體虛弱只要少量的病源接觸到,很容易就被傳染得病。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游泳戲水的感染,常見流行性結膜炎,患者症狀表現包括可見眼睛紅腫、搔癢、疼痛,眼白泛紅、出現一些黏稠分泌物、且易流淚或怕光等。感染途徑最主要是接觸感染,如接觸到游泳池中被污染的水,並不小心揉進眼睛中,或共用被污染的毛巾,使眼睛受到感染。

李醫師表示,中醫強調「正氣內存,邪不可干」;也就是當人體抵抗力足時,就算接觸到病源,也不會受其影響。但人體虛弱時,只要接觸到少量病源很容易感染;如果前幾天連續熬夜,或女性在生理期前後,就應避免到人多高傳染的地區玩耍戲水,避免在免疫力低下時患病。且不僅是急性結膜炎,如流行性感冒或腸胃炎等也都是同樣道理。

李思儀表示,在感染初期及早治療,可縮短恢復期。中藥可應用清熱、解毒、活血、消炎的中藥,改善發炎現象。同時服藥期間,應避免刺激物,以免加重發炎。果不小心被感染到,一般而言急性期約為七天~十天,在這段時間當中,患者都具有傳染力。但若是一開始,發現眼睛出現異樣時,就及時透過中醫針藥處理,其實可以縮短康復的時間,甚至2~3天內便能完全痊癒。

李醫師表示,在臨床治療上,多選用具清熱、解毒、活血、消炎的中藥,如蒲公英、板藍根、菊花、連翹、赤芍藥、甘草等,都能改善眼睛發炎不舒的情況,並縮短病程。在用藥治療過程應避免吃辛辣刺激物,如辣椒、胡椒、飲酒等,以免加重發炎的狀況。

游泳應全程戴上泳鏡,避免水接觸到眼睛,以及在沖洗前先將雙手洗乾淨,並使用個人自備的毛巾,都是避免感染的方式。李醫師表示,大多數的人還是很容易在游泳的過程中,因泳鏡浸水或模糊,不得不拿下泳鏡,這時候就記住盡量不要用搓揉雙眼的方式,而是慢慢將眼睛閉上,用手掌將眼周的水輕抹,避免接觸到眼頭內。

醫師提醒,同時應注意在感染發炎時,避免與他人共用毛巾,並儘量不用手指揉眼睛,避免透過手將病菌再次傳染給他人。在使用毛巾時,也不要拿擦拭病眼處的毛巾,再去擦健康的另一眼,如此很容易兩眼交互感染,也易加重發炎的情況。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新生報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13/08/08




有些人疑惑吃的很少,體重卻總是減不下來。中醫師李思儀表示,常見到中年後才開始變胖,或是不吃反而發胖者,都與基礎代謝率差有關。中醫認為,氣血循環差,易讓多餘老廢的物質堆積體內。不論是水濕或痰飲(脂肪),都是不好的產物,進而再影響身體的循環代謝,形成更多脂肪。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如果屬於遺傳性的肥胖,一定要加強運動及嚴格把關每天的熱量攝取,持之以恆,不要只要求速效,穩定的減重才不易復胖;中年後才開始變胖,或是不吃反而發胖者,增加基礎代謝率很重要。




 




建議早餐可以高蛋白為主,如豆漿、雞蛋、牛奶,可提高身體的基礎代謝率高達三成。同時,要做有效的運動,每周固定三次,一次最要30分鐘。若是容易水腫,下半身肥胖者,飲食上屬於高油高鹹或是愛吃零食,要注意鹽分是會讓多餘的水分,滯留身上,應改變飲食習慣。




 




李醫師表示,中醫認為,當身體的氣血循環開始減慢,就會讓多餘老廢的物質堆積體內。不論是水濕或痰飲,都是不好的產物,進而再影響身體的循環代謝,變成更多的病理性脂肪。臨床上藉由辨證先確認,屬於哪一類型的肥胖,再用中藥加以改善,而針灸或埋線則是加強身體循環,讓排除水濕或痰飲的過程更為順暢,也有助提高基礎代謝率的好方法。




 




不當減重易影響健康。李思儀表示,短時間內如過於快速瘦身,易影響體內荷爾蒙的運作,出現臉色蠟黃,還有像是女性可能出現月經停滯、掉髮等問題。應確實從日常生活飲食改善、規律運動,才能健康瘦。




 




李思儀表示,若是一昧的想要快速瘦身,身體的熱量和脂肪攝取嚴重不足時,很容易影響體內荷爾蒙的運作,因為荷爾蒙的來源正是需要脂肪的存在,沒了脂肪,就沒有物質給體內形成荷爾蒙,所以許多不當的減重者,不僅減得面色蠟黃,有些女性嚴重還會影響月經週期異常和掉髮等問題。此外,堆積在體內的水濕痰飲,形成了一層層肥厚的脂肪,也會造成體內的病理性產物瘀滯其中,進而身體不舒產生病痛。




 




李醫師表示,日常飲食保健部分,應注意一定要吃早餐,並以高蛋白質為主。同時,可選喝溫熱的水或不冰的開水,遠離含糖類飲料。還有,避免喝芶芡的湯水。以及避免高鈉的飲食,像是滷味,以免堆積更多水分在體內。還有,建議將每口食物,都咀嚼超過10下以上,這樣一個小動作,也會幫忙減少過多的熱量攝取。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三立養生我知道


 


是倩萍主播主持的優質好節目


 



 





有些病人來看診時




會開玩笑說





醫師你本人比較瘦歐





現在電視寬螢幕都有把人放大的效果


 


要在電視裡面看起來很瘦


 


真的要非常瘦才有可能辦到....









還好我只是醫師





不用非常瘦





能把人變瘦


 


這個我比較有興趣


 



 


我還是不鼓勵為了變瘦而失去健康


 


要能健康的瘦身比較重要







 





所以掌握幾大原則


 


一定要吃含蛋白質的早餐


 


不喝含糖飲料


 


晚餐不過六點吃飯


 


當然


 


配合運動和適合自己的減重方式


 


都是能健康瘦身的關鍵










還有維持


 


ㄣㄣ順暢


 


也是很重要的


 


不僅是和瘦身有關


 


心情


 


甚至睡眠和膚質


 


都和嗯嗯順暢否


 


有連帶關係呢!


 


該透過什麼穴道維持順暢呢?


 


Dr.Lee先小賣關子一下!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13/03/06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容易缺鈣族群包括營養不良或偏食嚴重的飲食失衡者,還有平常不運動、不曬太陽的人,都容易骨質疏鬆;吃過多高磷、高鹽份的零食也影響鈣吸收能力。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發育中的孩童、孕婦、哺乳期的女性、停經婦女都需多補充鈣;一般成人的鈣質需要量約為每天800~1000毫克,但這類族群對鈣需求量較多,需比平常人多補充。

有些食物會影響鈣的吸收,應特別注意,包括高磷食物如零食、洋芋片、泡麵、香腸、火腿、可樂;高鹽食物如鹽酥雞、肉乾、熱狗、蜜餞、加工果汁、洋芋片、汽水、濃茶和大量咖啡。這些食物、飲品如攝取過多,也會影響體內的排尿量,進而增加結石的機率。

醫師指出,不正確的飲食習慣,會影響到鈣的吸收,對於身體的負面的影響更是大。應注意改變飲食習慣,適量運動,適時照照太陽,才是維持身體健康正確的方法。

增加鈣質吸收可從食療著手,李思儀表示,除了牛奶、豆類製品外,許多黑色食物如海帶、紫菜、髮菜、黑木耳、黑芝麻等都能補鈣,這些食物每100克中的鈣含量大於300毫克。

李思儀表示,黑色食物中醫認是「補腎」食材,而「腎主骨」,補腎又和補鈣息息相關,腎氣足,骨骼自然健壯,所以多吃些黑色食物,也有助於腎氣與鈣質的補充。

另有些人擔心鈣攝取過多會造成結石,針對結石的原因,其實還包括有排尿量過少;過量攝取維生素C;以及攝取過多草酸食物,如茶、咖啡、可樂、巧克力等。通常「草酸」攝取過多才是造成腎結石的元凶。如果鈣質不足、草酸食物攝取過多,也可能從骨頭中搶出骨鈣,除了可能演變成變成結石,也可能造成骨質疏鬆。若是攝取足量的鈣質(一天至少1000毫克),可降低草酸鈣結石的機會。

醫師指出,多喝水、多排尿可以預防結石,少喝含糖飲料,可多吃高鈣食物黑木耳,也可收疏通血路的效果,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結石都有相當好的功用。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哺乳期間完全不能碰酒嗎?


    很多媽咪都有這樣的疑問,坐月子吃的麻油雞可以加酒嗎?李思儀院長認為,適量、經過烹煮過程的酒類添加其實是不用太過於擔心的,除了因為酒精會揮發的特性之外,少量的酒具有溫通血液的功效,在藥膳的處理過程中,加酒也能使藥效在體內走得更快。


 


    但是在產後的一週內,因為傷口尚未完全恢復,就不建議食用含酒的料理,否則容易造成傷口紅腫發炎,可以改用清燉的魚湯來補充營養。


 


 


易過敏食物


    海鮮是一種容易造成過敏的食物,如果家族本身屬於容易對海鮮過敏的體質、或寶寶生下來有過敏的狀況,就要特別注意,尤其是帶殼類海鮮(如:蝦子、螃蟹)、無鱗的魚類(如:白帶魚、土虱)、不新鮮的海鮮,特別容易引起過敏。


此外,鴨肉、鵝肉、堅果類(如:花生)、玉米、蛋製品、奇異果、芒果、巧克力等,也屬於比較容易過敏的食物,媽咪食用之後也要特別注意寶寶是否出現過敏的現象。


 


    而本身屬於過敏體質的媽咪,首先要了解自己對哪些食物過敏,在哺餵母乳的期間就應加以避免。此外,媽咪在吃任何食物時,也要注意寶寶的反應,觀察是否有特定食物會使寶寶出現過敏或腹瀉等反應。


 


    不過,隨著寶寶的成長,養分來源會由母乳逐漸轉向副食品,母乳的重要性也就相對降低了,只作為點心及抗體的補充,媽咪飲食的禁忌也就相對寬鬆了。


 


 


QA Time


Q1:哺乳期間不能吃人


    許多資料指出,人蔘具有退奶的作用,哺乳媽咪最好少吃,果真如此嗎?李思儀院長認為,在古書當中並沒有記載人蔘會讓乳汁變少,臨床上也沒有這樣的統計,而且人蔘是一種很好的補氣藥材,媽咪在產後氣虛、甚至產後大出血的時候,都可以用大量的人蔘來補足元氣。


 


 


Q2:哺乳媽咪的飲食會影響寶寶的排便?


    李思儀院長表示,很多媽咪會發現,如果吃了比較多屬於涼性的食物,例如:西瓜、哈密瓜、香瓜等,寶寶喝了母乳,隔天排便就會變得稀稀軟軟的。其實,就像種植植物一樣,給它什麼屬性的土壤、提供什麼樣的養分,就會影響到它的生長發育,小寶寶的營養來源就是媽咪,而媽咪的營養來源就來自於她所吃的食物。


 


    因此,建議媽咪觀察寶寶的排便情況來調整自己的飲食,如果寶寶容易便秘,媽咪可以稍微多吃有助於排便的食物,例如:前面所提到的涼性瓜類;如果寶寶容易拉肚子,就盡量不要吃,可以多吃些蘋果,改善寶寶拉肚子的情況。


 


    此外,媽咪吃太多含鐵質的食物,也容易造成寶寶便秘,例如:櫻桃、葡萄具有豐富鐵質,對於媽咪產後補血來說,是非常好的水果,但如果餐餐都吃,寶寶的便便可就不太容易解出來囉!


 


 


Q3:媽咪生病吃藥還能餵母乳嗎?


    很多媽咪擔心,生病吃藥是否會影響母乳,使寶寶接觸到藥物的成分,李盈靜營養師表示,其實大多數的藥物都不會影響母乳,只有少數像是抗癌藥、化學治療藥物、毒品或精神科用藥等例外,如果媽咪擔心,可以在看診時說明自己正在哺餵母乳,醫師就會避掉一些可能影響母乳的藥物。


 


    李思儀院長則認為,如果媽咪擔心吃西藥會不利於寶寶,也可以選擇看中醫,中醫一般在治療感冒等輕微病症時,使用的都是蠻溫和的藥材,本身不具有毒性,對寶寶來說也相對安全


 


 


這麼吃,提升奶量!


    媽咪在哺乳的期間,有哪些食物應該多吃?又有哪些飲食方面的原則應該遵循呢?


 


 


建議食物清單


魚湯


    可補充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充足的水分,是很不錯的發奶食物,並且能夠攝取到魚類當中才有、能夠促進寶寶腦部發育的DHAAA,哺乳媽咪應該多多攝取。


 


雞湯


    同樣也因為充足的蛋白質和水分,而有發奶的效果。


 


花生豬腳


    許多媽咪會因為覺得花生豬腳過於油膩而難以接受,不過,李盈靜營養師指出,促進乳汁的分泌,最重要的要素就是足夠的蛋白質、水份及熱量,而豬腳和花生所提供的油脂,作用即是在供應熱量,況且,乳汁當中除了蛋白質,也含有豐富的脂肪。此外,豬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對增加泌乳有很大的幫助。


 


    唯一要注意的是,花生屬於容易過敏的食物,如果媽咪本身對花生過敏、目前有皮膚疾病(如:濕疹),或寶寶有皮膚方面的問題,則要避免食用。


 


酒釀湯圓


    酒釀湯圓中含有發酵過的糯米,屬於非常溫補的食物,它主要能提供水份和熱量,也可以再加顆蛋,額外補充蛋白質,對增加乳汁又更有幫助了,是哺乳媽咪很好的甜點選擇。


 


    酒釀雖然含有酒的成分,但其實只是少量,並無大礙,李盈靜營養師建議,如果媽咪擔心,可以先餵母乳,餵完再吃酒釀湯圓,少量的酒精在體內很快就會代謝掉了。


 


    李思儀院長表示,酒釀湯圓也具有促進宮縮的效果,有助於坐月子期間排惡露的情況,但是對酒類過敏、會起酒疹的媽咪,就比較不適合食用。


 


牡蠣


    也就是俗稱的蚵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礦物質(如:鋅),營養價值很高,亦具有發奶的效果。


 


 


增加泌乳7原則


1.      飲食均衡不偏食。


2.      湯水多、水分夠,對泌乳有一定的幫助。


3.      選擇營養價值高、高蛋白的食物。


4.      各色蔬菜水果都要吃,才能獲得不同的營養素,如:紫色含有花青素、綠色含有葉綠素、黃色含有β胡蘿蔔素、紅色含有茄紅素等。


 


5.      吃能讓自己心情愉快的食物,可紓解壓力,常保心情愉快也對乳汁的分泌有幫助,特別是生第一胎的新手媽咪。


6.      媽咪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7.      產後儘早開始餵奶,並且勤於餵奶,餵得越多,乳汁分泌也就越充足。


 


 


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6DBC7E19AF5F6557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育兒生活 2月號 NO.273


編訪撰文/陳映潔
諮詢/李思儀中醫診所院長 李思儀
萬芳醫院營養室營養師 李盈靜


 


飲食對母乳質量的影響


    據研究指出,在非洲,中度營養不良生活條件下的媽咪,其母乳的組成成分,竟然和在歐洲豐衣足食環境下生活的媽咪差不多!為什麼會這樣?難道哺乳媽咪的飲食,真與母乳品質毫無關係?


 


 


差別在「質」,而非「量」


    原來,大自然的繁衍機制,會讓母親將最好的留給下一代,因此,不論媽咪本身的身體狀況及所攝取的營養如何,其母乳均具有一定的營養價值,但是媽咪本身體內儲存的營養素和體力便會因此而耗損了。


 


    不過,萬芳醫院營養室營養師李盈靜表示,雖然母乳的營養成分基本上會維持某種程度的恆定,如果媽咪的營養狀況不好,對母乳中的熱量與蛋白質的「量」雖然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是在蛋白質的「質」方面卻會有所差異,構成蛋白質的成分主要是胺基酸,營養不良的媽咪,母乳中可能就會缺乏某些胺基酸,如:鉀硫胺酸等,此外,一些維生素與礦物質的含量也會較大程度地受到影響。


 


 


別消耗自己的健康本錢!


 


    就營養層面來看,因為母乳成分會維持一定的品質,所以哺乳媽咪的飲食對寶寶成長的影響相對較小,反倒是對媽咪的健康影響較大,也就是說,哺乳媽咪如果沒有好好注意自己的營養攝取,可是會消耗自己的健康本錢呢!


 


    李盈靜營養師指出,既然不管媽咪吃得如何,母乳成分都沒有太大的差異,那麼如果媽咪吃得不好,營養當然就從母體原本的庫存而來,媽媽的健康狀況當然會受影響,即使短期內看不太出來,但長期來說,以鈣質的流失為例,媽咪日後就比較容易產生骨質疏鬆的現象。


 


 


 


哺乳所需額外養分


 


    其實,哺乳媽咪所需要的飲食,和一般成年女性差不多,只是在營養的補充上要稍微加強,例如:熱量、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求量都會增加,也要盡量少碰一些刺激性的食物。


 


    李盈靜營養師表示,行政院衛生署建議媽媽哺餵母乳期間的飲食,一天要增加500大卡的卡路里、15公克的蛋白質,以及500毫克的鈣質。其實只要每天多攝取2杯牛奶(每杯500cc.),就能獲得這些營養。但如果選擇的是低脂牛奶,2杯的熱量大概只有250大卡,就要額外補充約一碗米飯的澱粉類主食。此外,還需要補充維生素、礦物質,這些營養素在蔬菜水果裡都有,尤其深色蔬菜的營養價值更高,媽咪可千萬不要偏食喔!


 


需要補充營養品?


    李盈靜營養師指出,有些媽媽為了擁有充沛營養的母乳,會刻意多吃很多很多的食物,但這麼做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幫助,只要掌握均衡飲食的原則,從日常飲食裡額外攝取上述營養即可,也不用刻意補充市售的營養食品。


 


    除非媽咪本身長期吃全素,就可能有維生素B12不足的問題,因為B12的來源主要是動物性的食物。或是媽咪不敢喝牛奶及其他乳製品,才需要靠鈣片來補充鈣質。還有像促進寶寶腦部發育的DHA,也需要從魚類當中獲得,素食媽咪可能就得藉由營養品來補充了。


 


 


哺乳媽咪飲食禁忌


 


    哺乳期間,媽咪有哪些東西吃不得?理由是什麼?又有哪些常見的、關於飲食禁忌的迷思呢?


 


 


 


NG食物清單


 


韭菜


    韭菜是大家熟悉的退奶食物,雖然目前仍無研究證實其中的哪些成分具有退奶的作用,但過來人的經驗都覺得效果不錯,據說每日一把韭菜,不到2星期便可不再脹奶,有哺乳計畫的媽咪最好少碰為妙!


 


 


麥芽


    中藥行裡有賣的「炒麥芽」,就是已經「出芽」的大麥,它是一種能夠有效加速退奶的藥材,如果喝了麥芽煮的水,乳汁量很快就會減少,因此哺乳媽咪同樣應該避免使用。


 


    李思儀中醫診所院長李思儀解釋,這裡指的麥芽是一種中藥材,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麥茶、麥芽糖、麥芽牛奶或黑麥汁是不一樣的東西,以上食物也不具有回乳的作用,媽咪不需過於擔心。


 


 


神麴


    神麴也是一種中藥材,同樣具有抑制乳汁分泌的作用,不適合有哺乳計畫的媽咪食用。


 


麥芽、神麴用在哪?


    麥芽和神麴這兩種中藥材,通常被用來治療什麼症狀呢?李思儀院長表示,這兩種藥材對於腸胃消化不良、因脹氣所造成的肚子不適有很好的療效,當哺乳媽咪有這類問題上中醫院求診時,一定要特別提醒醫師自己不宜使用唷!


 


 


生食


    生魚片、半熟牛肉等生食本身含有較多的細菌,又難以掌握其新鮮程度,可能對媽咪或寶寶造成無法預知的危害,因此,建議哺乳媽咪還是一律煮熟再吃比較好!


 


    李盈靜營養師指出,如果媽咪正處於坐月子期間,這類生食更加碰不得,因為生產對母體而言是一種強烈的消耗活動,會連帶使身體的免疫狀況下降,這時,如果又吃了不乾淨的生食,就很容易對健康造成危害。


 


 


刺激性食物


    李盈靜營養師表示,含咖啡因(咖啡、茶、巧克力、可樂等)、尼古丁(香菸)、及酒精類等刺激性的食物,部分會透過乳汁,進到寶寶體內,使寶寶產生不適感而影響其情緒。


 


    咖啡因食物攝取過多,會使寶寶感到亢奮,影響其睡眠與健康,若媽咪真的戒不掉,也盡可能少量淺嘗就好,例如:選擇低咖啡因咖啡、每天以一杯(250cc.)為限。


 


    李思儀院長說:「我自己本身並沒有、也不建議媽咪在坐月子期間攝取咖啡因食物,因為這段時間是媽咪好不容易可以獲得完全休息的時候,基本上除了餵奶、吃飯、跟孩子互動以外,其他時間都應用來好好休息,不需要使用咖啡因來「提神」,此外,咖啡因在人體虛弱時,更容易造成心跳加快、心悸、胸悶副作用,媽咪最好不碰,坐完月子之後也以少量為佳!」


 


    至於香菸中的尼古丁、或過量的酒精攝取,除了可能透過母乳影響寶寶的健康以外,還會抑制乳汁的分泌,哺乳媽咪最好避免!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13/01/29


中醫認為,抽筋與肝血、肝氣和肝經都有所關聯。中醫師李思儀表示,中醫強調「肝主筋」,肝血不足容易抽筋。可配合穴道按摩改善,取人中穴或委中穴調理,以及吃些溫熱的甘甜或酸的食物、茶飲改善。

李思儀表示,中醫認為,人體各個部位都有不同的經絡所過,手足三陽行於外,其筋多剛,手足三陰行於內,其筋多柔,而足三陰和陽明之筋,皆俱於陰器,因此古籍提到「前陰者,宗筋之所聚。」「一身之筋,皆主於肝,為足厥陰之筋絡諸筋」;意思就是「肝主筋」。

而中醫所說的肝,不是單指肝臟而言,而是更廣泛的含意;包含了肝血,肝氣和肝經。肝血主柔潤滋養,肝血不足容易抽筋,最常見到的典型就是懷孕的婦女。「陽明主潤宗筋」,腸胃吸收不良或營養不均衡的狀況下,也有可能會抽筋。

李醫師表示,抽筋改善可配合穴道按摩,取人中穴或委中穴,一為任督二脈地交會點,一為足太陽經所過之穴,兩穴都能改善抽筋的現象。另外,可多吃些溫熱的甘甜或酸的食物,像是可煮些熱熱甜甜的甘草水或甘蔗汁,或者喝熱的黑糖水,都可以改善腳抽筋的頻率。

李思儀表示,抽筋成因包括代謝異常、神經系統問題及體液流失導致體內電解質失衡,以及懷孕期間血中鈣離子不平衡所致。造成小腿發生的強直性、疼痛性的痙攣。

李思儀指出,小腿抽筋可見突發的強直性、疼痛性痙攣,持續時間從幾秒到幾分鐘部等。抽筋的原因可歸類幾點,包括代謝異常;如尿毒症、甲狀腺機能低下、血鈣或血糖偏低。還有,神經系統問題,如有腰椎間盤突出問題的患者,抽筋現象會較沒有的人來的多。還有,體液流失導致體內電解質失衡,如大量流汗、嘔吐、腹瀉、使用利尿劑等。以及懷孕期間,血中鈣離子不平衡造成。

李醫師表示,孕婦抽筋相當常見,尤其到了懷孕中後期,臨床上,也常有病人因腳部常抽筋疼痛而就診,這類患者通常也常容易手腳末端冰冷,尤其多見於中老年人。而年輕人族群,最常在運動時發生抽筋,不論時打球時或跑步時,最怕的就是游泳到一半突然腳抽筋,如果處理不好,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不可輕忽腳抽筋。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12/12/03


韌帶損傷可以穴位療法緩解疼痛。中醫師李思儀表示,門診中一名20歲出頭的男性學生,因為發生車禍意外,而韌帶受傷,影響到走路都會疼痛,配合穴道針灸治療後,疼痛已緩解許多。

李思儀表示,門診中這名20歲左右的男性大學生,因發生車禍而韌帶受傷,走路都會感到疼痛,曾經到西醫就診,當時建議開刀。患者選擇先來中醫做針灸治療,針灸可促進血液循環,對於此症很有幫助。

針對這名患者,選擇治療穴位,包括取陽陵泉、鶴頂、足三里、膝眼、梁邱穴等,其中,陽陵泉穴位於小腿外側,膝下1寸的凹陷,腓骨小頭附近。鶴頂穴位於膝上部,髕底的中點上方凹陷處。此穴在股四頭肌腱中;有膝關節動脈網;分佈有股神經前皮支及肌支,可改善兩腳無力,膝關節痠痛。

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緣外一橫指處,當脛骨前肌中,具有清熱化濕,降逆利氣,扶正培元功能。而膝眼穴位於屈膝,在髕韌帶兩側凹陷處,在內側的稱內膝眼,在外側的稱外膝眼。臨床上常用於改善腿疼、腳氣、膝關節炎。而同樣是腿部穴的梁邱穴,可應用於治膝蓋受損疼痛、關節積水、走路不穩問題。

醫師指出,這名患者經過穴道治療療程後,大約兩星期疼痛就緩解許,原本走路十分疼痛不適現象,已經改善許多,之後持續調理,走路已無礙。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12/12/03


膝蓋韌帶損傷,常見於跳躍時發生。中醫師李思儀表示,膝蓋的關節外側容易受到外力影響,衝擊到內側副韌帶,當膝關節彎曲時,動作過大,突然的外力姿勢不當,易引起膝部的韌帶損傷。尤其年紀大者應特別注意。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膝關節中,十字韌帶主要有幫助構造穩定作用,避免小腿脛骨移動,以及預防小腿脛骨往後滑動;韌帶受損後,常見患處腫脹、藤痛,膝關節呈半屈狀,影響行走活動力。若韌帶完全斷裂時,可瘀血狀。由於明顯的疼痛、腫脹,嚴重影響膝關節功能活動。

醫師指出,通常韌帶部分損傷,藉由復健治療,即可加強肌力恢復。如果韌帶損傷較嚴重,出現完全斷裂,可能影響到許多運動都無法進行,可配合手術治療。中醫部分,臨床上常配合應用活血袪瘀,消腫止痛方式,防止沾黏,幫助關節功能恢復。

治療韌帶損傷用藥常應用舒筋活血、止痛藥方。李思儀表示,通常初期氣血瘀滯明顯者,可配合活血化瘀,行氣止痛類用藥。而中期腫痛逐漸消退,局部仍腫硬,可用舒筋活血止痛藥方。晚期階段,則應加強養血和絡,強筋壯骨用藥。平常運動前,也應注意做好暖身工作再運動。

李醫師表示,中醫辨證用藥部分,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用藥,如有桃紅四物湯,此方方中當歸可補血、活血,熟地也可補血;川芎入血分理血中之氣;芍藥斂陰養血;桃仁、紅花入血分逐瘀行血。現代藥理研究也發現,此方可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環,改善平滑肌痙攣、達到消炎功能。

而中期階段可用的舒筋活血止痛藥方,如有芍藥甘草湯,方中芍藥,可益陰養血;炙甘草溫中緩急,可幫助筋脈得養作用。

晚期階段養血和絡,強筋壯骨用藥,可應用健步丸調理,對於調節人體細胞代謝,神經維護與肌肉調節的功能也有幫助。以及可用活絡丹幫助袪風濕,通經絡作用。

醫師指出,治療應有耐心,若未積極治療,在多年後會很容易在天氣變化引起痠痛;易會有後續的痠痛問題。平常運動時,行前暖身、拉筋都應徹底執行,做好暖身工作,避免不當衝撞。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r.Lee新書進入


博客來親子類新書


排行第一名


感動ing....


希望透過這本書


讓更多爸媽瞭解中醫


也透過中醫的知識


讓爸媽能成為孩子們最高明的醫師~"上工"也!


 







新書排行榜

new top sellers 

1






不吃西藥:中醫媽媽養出不生病、不過敏的健康孩子


作者:李思儀 出版社:三采


優惠價:79253



你可以讓孩子擺脫生病就得一直吃抗生素、解熱鎮痛劑的宿命了!事實上,本書要告訴你的真相是,西醫根治不了的小兒急…more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新生報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12/11/07


小兒易感冒,多與抵抗力不足有關。中醫師李思儀表示,家長應有正確用藥觀念,避免過於濫用抗生素,以及避免放任幼童吃太多冰涼或性冷的食物。錯誤的用藥與生活習慣,易導致形成易感冒的體質。以及應從「鞏固腸胃」的健康著手。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如果習慣對了,不需多貴的補藥,幼童自能慢慢恢復自身的抵抗力,讓自身的抵抗力抵擋外在的病原。首先,要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減少小兒因感冒引起呼吸系統的各類不適,應從「鞏固腸胃」下手。中醫認為,五行當中,「土生金」;人體五臟六腑息息相關。「土」所代表的就是腸胃,而腸胃則會影響五行中屬「金」的鼻子、支氣管、肺臟、甚至是關於皮膚的疾病。

李醫師表示,另一因素則與用藥習慣有關。人類腸胃道有許多有益健康的好菌,但抗生素往往好菌壞菌都會殲滅。惡性循環下反而更容易感冒、生病。整體而言,人體有七成的淋巴免疫系統在腸道,加上遍布在腸道與呼吸道的黏膜組織,則是抵抗病菌感染的第一道防線,因此,重視腸胃道的保養是關鍵。

小兒保養體質,提升免疫力,可配合穴道按摩保健。中醫師李思儀表示,除了飲食外,在中醫經絡理論中的「胃經」、「脾經」穴位,也與腸胃系統有所關聯。尤其是從足部一路到腹部、胸部並延伸到臉部的「胃經」,幾乎縱貫全身。「足三里」穴是預防感冒的保健重要穴道,也是隸屬胃經的重要穴位。

李思儀表示,平常無病痛時,可多按摩足三里穴,有預防感冒、提升免疫力的功能。當幼童出現脹氣、拉肚子時,按摩足三里穴,也可緩解不舒服症狀。且此穴也具備「雙向調節」特性,如便秘時按摩,能有通便效果;但若腹瀉時按摩足三里,卻也能達到收止瀉的作用。

李醫師表示,幫孩子按摩以每次5至10分鐘、每天2~3次為宜。按摩時較需留意的是力道。最好是按壓到能產生痠麻感的強度;若是大病初癒、天生體質較弱者,則需採以輕柔的補法的按壓,不要過於用力。

天冷時,應保持脾胃溫暖。中醫師李思儀表示,脾胃喜溫惡寒,內臟也需要保暖。許多幼童太容易取得冰飲,是造成體質欠佳的原因之一。建議吃些熱粥保胃氣,也讓氣更順。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天冷時除了幼童應注意多加件衣服,體內臟腑同樣也應注意避免寒涼。生冷食物會降低體內溫度,可選擇熱粥,幫助保胃氣,維持在一定溫度,讓看不到的「氣」在經脈中流動順暢,而不受阻礙。此外,若脾胃未注意保暖,也易造成腸道內益生菌失衡,往往會影響營養吸收外,連帶會降低抵抗力。

李醫師表示,掌消化的腸胃是健康之本,當腸胃不適時,如糯米、麵食類如麵包等,易造成脹氣,應暫時先忌食。而平時給幼兒吃的主食,也最好是以米粥為主。雖然米所提供的能量與飽足感,不像麥製品,但「清熱利濕」效果卻高出許多。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文提供/三采文化】 2012年11月7日 09:05

Q3:小朋友特別容易被蚊子咬,常常癢到難受,且抓到破皮留疤,怎麼辦?


A:先把腸胃顧好,皮膚也會一同改善,再配合以下藥膳做加強。





健脾胃山藥湯




  • 材料:山藥200g、蓮子100g、紅棗9枚、冰糖少許,水適量。




  • 作法:將所有食材洗淨後放入鍋中,加水燉煮到食材軟爛,加入冰糖調味即可。




  • 適合年齡:1歲以上






Q4:曬太陽也有可能會過敏?


A:有的人會容易泛紅,或容易發癢,這樣的患者多有血虛的狀況,因為血虛容易有熱象,一遇到外在環境較熱時,就會讓自身的熱象加重,而產生泛紅敏感或發癢的情況。


Q5:懷孕期間應該怎麼吃,才能避免生出過敏兒?


A:飲食,不只關係著孕婦自身健康,也與胎兒出生後是否會有過敏問題息息相關,因此,孕媽咪一定要用心吃,顧好了腸胃健康,進而有助降低寶寶日後發生過敏問題的機率!


關於健康從腸胃道開始,西醫與中醫的說法雖有不同,但道理卻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我們人體有七成的淋巴免疫系統在腸道,加上遍布在腸道與呼吸道的黏膜組織,則是抵抗病菌感染的第一道防線,重視腸胃道的保養絕對不可少!





對已經有皮膚問題的孕婦而言,盡量減少蝦、蟹、白帶魚、土虱的食用,在水果上則是避開芒果、奇異果,一般食物則少食豬頭皮、花生、香菇、香菜、胡椒、沙茶及辛辣刺激的食品。這些都屬於發物,較容易加重原本就發癢泛紅不適的狀況。


本文由《三采文化》出版社提供,摘錄自《不吃西藥,中醫媽媽養出不生病、不過敏的健康孩子》一書。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文提供/三采文化】 2012年11月7日 09:00

季節交替,家中小孩過敏狀況更加嚴重。現代小朋友每三人中就有一個人是過敏兒,有的是鼻子過敏,有的是皮膚過敏,抗過敏幾乎可說是全民運動,舉凡可以和抗過敏沾上邊的食品或保健藥物,銷路都是長紅,但是買了這麼多,似乎還是不能完全抗敏,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孩子為何會過敏?先檢視家裡的早餐!


小朋友的早餐很重要,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覺到,我們小時候其實很少聽到或看到「過敏」,但轉眼幾十年間,過敏幾乎成了現代小朋友共通的問題,究竟是哪個環節出現問題?


如果你家的小朋友剛好就是過敏兒,與其擔憂害怕環境中會不會充斥太多過敏原,倒不如先改善小朋友虛弱的腸胃系統,就從一天中的早餐做起!以前我們的早餐大多吃清粥小菜和豆漿,現在飲食習慣改變漢堡、奶茶早已取代了過往的清粥小菜。冰牛奶、奶茶真的好喝,但針對已是過敏兒的腸胃道而言,熱粥(甜粥、鹹粥、五穀雜糧、小米粥都可)和溫豆漿才是能顧脾胃的早餐,也惟有將腸胃道先顧好,達到中醫所說的胃氣強,才能擁有健康的氣管和鼻子,以及漂亮的皮膚。


所以過敏是可以根治的,抗過敏不需遠求,只要從日常生活改變起,過敏自然會慢慢遠離。



早上一碗熱粥,勝過漢堡、奶茶!


【過敏兒也能有效根治,爸媽最想知道的Q&A】


Q1:天氣轉涼小孩開始東抓西抓,還會揉眼睛,很可能就是過敏?


A:是的,眼睛常常揉來揉去,甚至覺得眼睛乾或容易有紅絲,長期有這樣的狀況,就有可能是過敏。


至於皮膚,則需看其癢的部位和癢的證型,有的是皮膚乾也會容易發癢,輕微的做好保濕與潤澤就會改善,嚴重的則需要從內在調理,加強滋陰與養血的中藥調養。例如有些魚鱗癬的患者在冬季就會更嚴重,甚至會乾癢到皮膚如魚鱗狀脫皮。


過敏性皮膚炎則好發在四肢內彎處與頸後,容易在天氣炎熱潮濕時加重,天氣轉涼則皮膚會較乾,但癢的狀況會稍微好轉。至於冬季癢,顧名思義就是秋冬之際皮膚出現乾癢的狀況,特別好發在老人家和小孩身上。


Q2:秋冬食療,對皮膚過敏有幫助?


A:實際上是非常有幫助的,媽咪可參考以下的藥膳以及茶飲,特別適合皮膚乾瘡的孩子。





木耳枸杞粥




  • 食材:白木耳一碗、枸杞兩匙、米適量(也可加入小米)。




  • 作法:將白木耳洗淨後浸泡15分鐘, 再撕成一小片(一到兩公分),加水700CC,先放入電鍋中煮15∼20分,再放入白米一起燉煮至爛熟,再放入枸杞悶3分鐘,喜甜者可加入冰糖調味。




  • 適合年齡:1歲以上






秋冬保濕茶




  • 藥材:麥冬20g、甘草5片、當歸6g。




  • 作法:將藥材先加入700CC煮15分鐘後,放入當歸悶1分鐘即可




  • 功效:可幫助身體滋養陰液(保濕)作用,也有助於養顏美容。




  • 適合年齡:1歲以上



本文由《三采文化》出版社提供,摘錄自《不吃西藥,中醫媽媽養出不生病、不過敏的健康孩子》一書。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漢方育兒智慧】選對食材,舒緩鼻過敏


【漢方育兒智慧】選對食材,舒緩鼻過敏





又到了冷熱交替、夏末秋初的季節變換時刻, 熱壞了的孩子大啖冰品,吃完卻鼻水直流、鼻塞睡不著,怎麼辦?一道飲品、一處穴位,幫孩子緩解鼻過敏帶來的不適。





精彩重點




諮詢∣李思儀中醫診所院長李思儀


插畫∣吳孟芬  


夏秋之際,天氣冷熱不定。孩子雖然沒有感冒,但總是噴嚏不斷,垃圾桶裝滿孩子包的「鼻涕水餃」……


上述情境,也常在你家上演嗎?曾任台北市聯合醫院醫師,如今自行開業的中醫師李思儀解釋:人體五臟六腑息息相關,古醫書所謂的「脾土生肺金」,「土」代表的正是腸胃,意思是腸胃會影響屬「金」的支氣管、肺臟與皮膚。因此從中醫角度來看,不論是感冒所引起呼吸系統的各種不適,或是經年累月的鼻子過敏問題,都應從「鞏固腸胃」下手。


「爸媽不妨回想一下,古早人的早餐大多是吃什麼?」李思儀說,受飲食西化影響,現在小孩早餐習慣吃三明治、喝冰奶茶或冰牛奶,冰品、冰飲也非常容易取得,與祖父母那一代早餐總是一鍋清粥與小菜的情況大不相同。「事實上,吃稀飯比較能照顧到腸胃道,」她相當推崇米粥的作用,尤其熬煮多時的「米湯」,更是顧腸胃的絕佳食物。她指出,若能改變日常生活飲食,別讓五臟六腑經常處於寒氣直逼的環境中,過敏體質是真的可以好轉的。 然而,體質轉變需要時間。若孩子正處於鼻頭紅通通、鼻水稀里嘩啦直流的難過當口,怎麼辦?


在日常飲食上,李思儀提醒,鼻過敏的食療務必要留意鼻涕顏色,選用合適的食材與藥材。 若鼻涕偏黃,可能是鼻竇炎發作,這時可用性涼的食材下去熬煮、飲用,如薄荷水、薄荷菊花茶等。但若鼻涕顏色清澈,代表身體寒氣較重,日常飲食應多用點辛溫的食物,如製作滷味時,可至中藥房買些桂枝、乾薑放入,或是加一些家裡常見的生薑;平常煮咖哩飯時,也可多放點辛香料,有助於緩解清鼻涕流不停的狀況。








至於在穴位按摩上,位於臉部鼻翼兩側、近法令紋的「迎香穴」,則是不論清鼻涕或黃鼻涕均可按壓的日常保養,可以改善鼻子不通。 下圖便詳細介紹鼻過敏孩子在日常食養與穴位按摩時,應注意的步驟與細節。


按摩


寶寶一旦鼻塞,往往因不知如何使力、鼻涕擤不出來而哭鬧不休;甚至一看到爸媽拿出吸鼻器,更是哭得呼天搶地,鼻涕反而稀里嘩啦弄得滿臉。這時,無論鼻涕清或濁黃,均可按壓屬「手陽明大腸經」穴位的「迎香穴」。







食養


鼻子過敏,家長首先需辨別孩子的鼻涕類型是屬「清鼻涕」還是「黃鼻涕」,這透露著孩子的體質溫寒度。若是偏黃、濃的鼻涕,表示身體性偏溫燥,可多採用性涼食材,此處介紹的「水煮薄荷菊花」就很適合。

水煮薄荷菊花


材料:薄荷1~1.5克、菊花約2克、水500~600 cc

做法


1.先把水煮開。

2.將薄荷、菊花放入滾開的水中,煮約3~5分鐘便熄火。









小提醒



 1.熬煮中藥材時,請掌握「香氣濃烈的藥材,切勿久煮」的大原則。因為這類藥材最具療效處在於表面的精油,若煮過久會讓精油揮發,反而降低療效。


2.若鼻涕屬於「清澈」型,表示身體性偏寒。可在家常菜餚如咖哩飯中,多放點溫性辛香料,如桂枝、薑等。









Facebook 馬上按讚加入【親子生活】粉絲團


原文出處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4193&page=2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12/10/03


秋燥症候常於秋天發生。中醫師李思儀表示,初起以病在肺衛且兼津氣乾燥為特徵,易影響皮膚乾癢或乾裂、容易乾咳嗽等問題。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秋季人體易出現一些乾燥症狀,如:乾咳、眼睛乾癢、皮膚乾癢脫屑、咽喉乾、排便乾結難排出等現象,這也就是中醫所說的秋燥症。中醫古籍中提到,「春夏之時,陽盛於外,而虛於內,秋冬之時,陰盛於外而虛於內」。也就是春、夏季節容易有腹瀉等腸胃問題;而秋、冬易有因燥導致的疾病,調理以滋潤為主。

李醫師表示,整體而言,秋燥是秋季感受燥熱病邪,初起以病在肺衛且兼津氣乾燥為特徵。所以最常見的秋燥症狀分別是皮膚乾癢或容易乾裂、容易鼻黏膜出血、容易乾咳、便乾或便硬、咽乾口乾或唇乾裂等;其中以皮膚乾癢最為常見。

秋燥症應避免誤用苦寒藥。中醫師李思儀表示,許多這類型患者,常以為自己只是火氣大,自行服用苦茶或黃連,想要退火氣,卻可能加重症狀。中醫調理用藥部分,應以滋潤肺津;辛涼發散為主。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在治療秋燥一系列的疾病,首先要避免的就是避免用苦寒藥,免得增加燥象,加重患處的不舒服。中醫治療部分,由於「秋老虎」氣候容易因為乾燥而傷害到呼吸道疾病,出現乾咳、咽喉疼痛、少痰等症狀,治療上會以「潤」為主。

李醫師表示,中醫強調,「燥者潤之」,古籍記載:「上燥治氣,中燥增液,下燥治血」可作為秋燥分別治法。臨床上秋燥症大多不使用溫藥,以免加重「燥象,而是給予滋潤肺津及辛涼發散的藥,如:桑葉、杏仁、玉竹、麥門冬等。同樣,如果出現了皮膚乾癢的情況,也必須使用滋潤養血的藥物為主,而非苦寒退火的藥物,否則愈使用,愈容易加重乾癢不適。

李思儀表示,避免加重乾咳,應少吃燥熱食物,尤其是小兒得少吃零食,皮膚癢的患者應遠離麻辣鍋,熬夜、飲酒等習慣,以免加重燥象。

李思儀表示,在自我保養方面,應儘量少吃燥熱食物,包括:燒、烤、炸以及乾的食物,尤其要提醒的是,家長應避免讓小朋友吃太多餅乾,門診就曾經有幼童咳嗽已控制很好,卻因為有天下午吃太多餅乾,而乾咳一整夜難眠。提醒家長要特別注意給小朋友吃的零食,可能加重原先的疾病,食物的攝取要特別小心。

李醫師表示,在臨床上也常見皮膚癢的患者,在吃完麻辣鍋後癢到整晚難眠。另外,熬夜、喝酒也會加重燥象,這些也都是要避免。這類型的皮膚疾病,可依照醫師處方,選用當歸飲子的加減,來改善因秋燥所導致的膚乾、膚癢或膚裂的狀況。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新生報


便血可由初期顏色觀察判斷可能原因。中醫師李思儀表示,便血是指新鮮血液通過肛門排出,通常是大便中帶血;有先排便後出血,或先出血後排便。先便後血且血色深黑,通常與上消化道有關;先出血或血色鮮紅或暗紅,多與下消化道有關。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中醫古書將便血分為先排便後出血,或先出血後排便的不同,兩者的成因和治療也都不一樣。先便後血,且出血顏色多為深黑色,此多為上消化道的出血導致,中醫謂為「結陰」;先出血或血液顏色為鮮紅或暗紅色,則多和下消化道有關,中醫稱為腸澼、藏毒、腸風下血,就是痔瘡出血、肛裂、或大腸憩室炎導致,也可能和腸道腫瘤有關。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便血常見生活習慣差、飲食不良所誘發,要想徹底根治除了配合用藥外,如消腫生肌,清熱潤便,補氣固脫,止血藥,還是得改善生活的飲食和作息,才是避免在發作的方法。

李思儀表示,臨床上會區分痔瘡和肛裂的不同,痔瘡又分內痣和外痣,簡單判斷一個用手便可碰觸到屬外痣,痔瘡的排便不一定都是便秘的型態,也有很多人的排便都屬便軟,痔瘡的出血通常是不痛的,雖然痔瘡會痛,但大多數人在便時發現有出血,卻不會伴隨出血的疼痛,但肛裂出血多很疼痛,通常是在解硬便、或用力後發生。

李醫師表示,某些肝硬化病人會在肛門形成靜脈曲張,會血流如注,不是一般擦拭後的血痕,可能是馬桶中都有大量的血色。臨床上應加以區別。中藥應用上,如果是痔瘡的便血,通常可選用消痣丸或槐花散加減,幫助祛風清熱,涼血通便;疏風利氣,清腸止血。

便血應防範惡性腫瘤的可能,李思儀表示,良性或是惡性腫瘤都有可能造成便血,通常可觀察其他伴隨的症狀。像是合併有裏急後重感,也就是排便後仍舊有解不乾淨感覺,或排便後過不久卻又再去排便;同時排便的形狀和以前明顯不同,如由粗變細,或大便習慣改變,若是同時合併體重在短時間內快速減輕,且觸摸肚子時發現有硬塊,那就很有可能和腫瘤相關,應儘快到醫院詳細檢查。

預防便血,醫師提醒改變飲食習慣,多纖少肉是不二法則;定時排便不忍便,避免痔瘡或肛裂的發生,多喝水,定時運動都是幫助正常排便的好方法。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12/06/08

 

老年肺氣虛弱,易發生氣管過敏問題。中醫師李思儀表示,氣管過敏,簡單的說就是氣管對於特定物質產生過於敏感的現象,通常除了多發生在兒童期,也有不少老人家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尤其是本身肺氣虛、腎氣虛衰者。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老年氣管過敏主要因素是年老體虛,肺腎之氣不足,因腎氣衰退,進而影響到肺氣減弱,中醫提到所謂「金水相生」,由於人體的腎氣會隨著年紀逐漸減退,長時間下來,進而影響到人體的肺氣功能;也就是主管呼吸系統的氣管與支氣管系統。加上老年本身機能開始退化,氣管彈性及纖毛功能減退,除了病理性的產物無法順利排出,對於外在的刺激也會過於敏感,如溫度的變化或空氣的品質等,這些都會讓過敏發作後氣管阻塞更加嚴重。

醫師表示,老年人的氣管過敏,以「虛證」居多,也就是在治療上要注意本身體質的因素,是偏於「腎氣虛」或「肺氣虛」,有的則是連腸胃功能的狀況都不佳,都需要一併改善加強,才能幫助身體真正強化器官的功能,遠離氣管過敏。

老年氣管過敏從溫補方向著手。李思儀表示,患者常見虛寒的咳嗽,治療上可配合「溫陽」的方式改善,同時「補益腎氣」,並依照不同體質,隨證用藥。

已經發生氣管過敏的現象,一定要遠離冰品和涼性食物,這些都會刺激氣喘讓過敏加重。

李醫師表示,有關老年過敏咳,不見得會有很多痰液,但是如果有長期抽煙病史的老人家,就可能會有病理性的痰液。大多數老年的咳嗽,都屬於冷嗽型的乾咳,也就是「虛寒」的咳嗽,這方面的治療建議可採「溫陽」的方式改善,同時「補益腎氣」,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能夠讓氣管過敏發生的機率減低的。並依據每個人實際體質,隨證調整選擇適合用藥。

預防老年氣管過敏,日常生活保健有何須注意?中醫師李思儀表示,夏季時節,應注意少吃涼性水果或生菜。食療上可在日常吃些帶皮核桃補養腎氣。此外,可配合按摩穴道,改善體質,減少氣管過敏的發生。

李思儀建議,夏天少吃涼性水果或生菜,如西瓜、香瓜、哈密瓜、檸檬、鳳梨等。對於茶類的攝取,也要節制,因茶多屬涼性。還有蟹類也要節制,因蟹屬寒涼,吃過多易傷脾胃之氣。在平時多注意飲食的攝取,就能在冬、春時節時,避免過敏的加重或發生。

平常可多吃些帶皮核桃,核桃本身就可補養肺腎,可療虛寒喘嗽,對於久咳不愈有改善的效果。另外,對於老年人的腰腳虛痛,也可透過補養腎氣減緩疼痛,可說是老年人的很好的保健食品。

穴道保健上,可多按摩兩乳的膻中穴和肚臍下兩根橫指處的氣海穴,以調補自身之氣,來改善體質,減少氣管過敏的發生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星期我才剛錄食在有健康的節目


討論的便是宿醉這個話題


以及可以透過哪些食材來解酒,解宿醉


藝人們紛紛拿出看家本領


有的人說喝蜂蜜水,有的說喝牛奶,有的人則是再來一杯回魂酒


這些都不是最好或最正確的方式


能夠不喝當然是最好的


但如果喝了卻不希望宿醉


其實還是有些方法


例如


酒後來一碗燉煮的蘿蔔湯


蘿蔔能解酒毒


或是來杯新鮮現榨連藕汁


或是水梨汁


都是會有幫助的


另外


當然還有許多中藥材都有解酒的功效


例如:葛花(葛根素),枳椇子


關於其功效


可參考以下資料


在《蘇東坡集》中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蘇東坡的一個同鄉揭穎臣得了一種飲食倍增、小便頻數的病,許多人說是"消渴"。揭穎臣聽從了一些醫生的意見,服了很多治消渴的藥,病非但不見好轉,反而日漸加重。後來蘇東坡向他推薦了一個名叫張肱的醫生,張肱診後認為此病不是消渴,而是慢性酒精中毒。酒性辛熱,因此病人喜飲水,飲水多,故小便亦多,症狀極似消渴卻不是消渴。於是張肱用醒酒藥為他治療,多年痼疾就此痊癒。張肱所用的一味主藥就是"枳椇子"。蘇東坡不僅記錄了這個小醫案,還常以枳椇子作為醒酒良藥向友人推薦。


 


  枳椇子,又名拐棗,為鼠李科植物,是紅棗家庭的兄弟。藥用部分為帶有肉質果柄的果實或種子,果柄梗呈凹字形,肉質膨大,成熟時紅褐色,光滑無毛,甜香可口。果實圓球形,內含三粒紅褐色種子。《中國樹木學》又稱它為雞爪梨、甜半夜。該植物生於溝邊、路邊或山谷中,主產于陜西秦巴山區,四川、湖北、浙江、江蘇、安徽、福建等地也有分佈。它既是名果之一,也是一種稀罕的藥用食用果品。李時珍稱它為金果樹,並在《本草綱目》第三十一卷中記載,"枳椇……又作枳枸,皆屈曲不伸之意,樹多枝而曲,其子亦捲曲,故以名之""枳椇木高三四丈,葉園大如桑柁,夏天開花,枝頭結實,如雞爪形……嚼之味甘如蜜",且能"止渴除煩隔膈上熱,潤五臟、利小便,功用同蜂蜜"。歷代醫學家也常把它用在解酒方中作為主藥,療效很好。民間和古代官宦人家都收存一些,作年節宴會後解酒之用。


 


  祖國醫學專著中稱,枳椇子性平、味甘酸,入脾、肺二經,主治酒醉、煩熱、口渴、嘔吐、二便不利。有人用家兔作藥理實驗,發現該藥有顯著的利尿作用,是一種解酒良藥。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枳椇子含葡萄糖、果糖、硝酸鉀、過氧化物酶等。枳椇子及其復方能顯著降低乙醇在血液中的濃度,促進乙醇的清除,消除酒後體內產生的過量自由基,阻礙過氧化脂質的形成,從而減輕乙醇對肝組織的損傷,避免酒精中毒導致各種代謝異常,誘發各種疾病。


資料來源 http://big5.huaxia.com/20030930/00128956.html


但是


還是要叮嚀一句


能夠不喝還是最好


喝了酒就別開車


是照顧自己也是保護他人


 


葛根萃取物能讓杜康門徒少喝兩杯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2012/06/06


美國小型研究發現,中藥材葛根萃取物可讓酗酒、習慣喝酒的人少喝兩杯。研究人員認為,葛根或可幫助改善酒精成癮問題。

上述研究成果已發表於「毒品與酒精成癮」醫學期刊。

研究作者美國哈佛醫學院、馬克林醫院心理學副教授大衛‧潘納塔表示,葛根萃取物無法讓人完全不喝酒,會喝酒的人還是照喝,只不過會喝少一點。

潘納塔分析葛根萃取物「葛根素」的功效,葛根素屬於異黃酮家族,存在於葛根當中。他表示,目前治療酒精濫用、成癮的藥物不見得對每個人都有效。

傳統中醫認為,葛根可以「解酒毒」,幫助治療酒後宿醉,並減少飲酒欲望。相關中醫典籍,甚至可追溯到西元前六百年。

潘納塔研究團隊以十名男女為研究對象,平均年齡二十六歲,他們一周通常飲用十八份酒精飲品。

研究人員把實驗室佈置得像一般公寓,裡面有電視、DVD播放機、躺椅,還有冰箱,冰箱有每個人所喜歡的啤酒,還有非酒精性飲料。

研究分成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參與研究的人要先熟悉環境,此時他們只喝酒,不吃任何中草藥。在第二階段開始前,有些人服用一千兩百毫克的葛根素,另外一組人則吃安慰劑,連吃一星期,然後回到實驗室,這時想喝多少啤酒都可以,最多可以喝到六罐啤酒。

經過兩周後,他們再回實驗室繼續喝酒,但在喝酒前兩周時間,這十人沒有服用任何中藥、安慰劑。

最後一階段,兩組對調,原本吃葛根素的人改吃安慰劑,吃安慰劑的人則改成吃葛根素,連吃一星期,接著他們再回實驗室,進行喝酒實驗。研究期間,受試者也要接受驗尿檢查。

研究結果顯示,與吃安慰劑的人相比,吃葛根素者飲用較少啤酒。吃安慰劑後,每個人平均飲用三點五罐啤酒,而吃葛根素的人平均喝二點四罐啤酒。

潘納塔發現,接受葛根素治療的人花比較多時間才喝完一瓶啤酒,且飲酒量也稍微減少。研究人員認為,喝酒的人若想減少飲酒量,食用葛根素或許有點幫助。

潘納塔說,目前還不知道葛根素如何作用,推測可能是葛根素讓血流增加,導致酒精較快到達大腦回饋中心,大腦一下就感受到酒精效果,因此就不會喝那麼多。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12/04/25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毛囊炎常見於夏季或是悶熱潮濕的氣候環境,毛囊炎在手臂和大腿處很常見,通常會伴隨毛孔的粗大和皮膚的粗糙。對於女性也是一大困擾。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所謂毛囊炎,是指只有毛囊自身發炎。而與其他類似皮膚症狀,像是「癤」,則是指毛囊及其周圍結締組織急性化膿性感染。而「癰」,則是幾個癤合成一個癰。毛囊炎在中醫古籍中,依據發病部位的不同,而分別給予不同的名稱,如生於髮際,稱髮「際瘡」;生於項部,稱「肉龜」;生於下顎,稱「羊須瘡」;生於眉間,稱「眉戀瘡」;生於臀部,稱「坐板瘡」。從古書的記載可知毛囊炎是有可能好發於以上部位,且有可能是小部位或大面積的發生。

李醫師表示,毛囊炎好發於頭皮、頸項、胸背、臀、外陰,以及四肢的伸側。尤其在夏天或悶熱潮濕的季節更為嚴重,更常見原先可能只是小範圍幾公分的發炎,但幾周後最蔓延成一整片,十幾、二十公分的發炎。毛囊炎在手臂和大腿處也非常常見,通常會伴隨毛孔的粗大和皮膚的粗糙,許多毛囊炎的患者,尤其是女性,甚至到了夏天也不敢穿露手臂衣服,就是因為患有毛囊炎而影響到心情。若是屬於細菌性毛囊炎,多是因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影響到毛孔,初期可見在毛囊上起紅疹,最後會形成小膿皰,這類問題較好發於體毛濃密者。



配合內服、穴道療法改善紅腫、疼痛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臨床上用藥必須依照患者不同體質,而有所調整。通常毛囊炎常用代表方如有五味消毒飲,以及托里消毒散,都是常用的清熱解毒藥方。此外,可配合穴道治療改善紅腫、疼痛。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毛囊炎治療必須依據病人的體質作用藥的調整,自古流傳許多藥方如五味消毒飲(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此方可主治各種疔毒,癰瘡癤腫。適用患者主要症狀可見局部有紅腫熱痛,瘡形如粟,堅硬根深如丁狀,伴隨舌紅苔黃,脈數等現象。

或是托里消毒散(人參、黃耆、當歸、川芎、炒芍藥、白朮、茯苓、金銀花、白芷、甘草),可針對「氣虛型」患者使用,表現可見其紅腫反應不嚴重,但病程久不痊癒,常有疲倦乏力的症狀等。此方為解毒兼強壯的處方,對於化膿問題,略帶虛證症候,仍稍有熱狀者,可促進消散病毒,防止內攻,及促進排膿所用。

李醫師表示,臨床上並可搭配針灸,針對紅腫組織做局部針灸,若是會有搔癢現象,促進血液循環,可搭配血海穴(掌心蓋住膝蓋骨,五指朝上,大拇指下部位),和曲池穴(位於肘橫紋外側端),若是疼痛較嚴重,則可搭配合谷穴(位置在第一、二掌骨之間,偏食指靠中間的部位)。



預防惡化 飲食宜清淡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治療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物,加重發炎現象。生活作息也要調整正常。如果是因為藥物因素所造成的毛囊發炎,應諮詢醫師指導用藥。

李思儀表示,毛囊炎初發時,可見一小針頭或米粒大小的紅色丘疹,頂端可有一黃白色小膿皰,中央可有一毛髮穿過,皮膚周圍泛紅,自覺瘙癢或疼痛,但也有的人並無明顯症狀,主要要看發炎情況的嚴重與否。急性的毛囊炎多會伴隨疼痛,且較紅腫,慢性毛囊炎則多遷延日久,多大面積有紅疹,但較不會疼痛。

在頭皮,由於發炎症狀有可能破壞毛囊,造成頭髮的脫落,除了自身體質因素導致。也有因為藥物副作用導致毛囊發炎,可見於一些癌症用藥的副作用,所以在治療時,應將個人用藥狀況詳細告知醫師,作為用藥參考。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12/04/16


女性懷孕期間可能誘發蕁麻疹發作。中醫師李思儀表示,孕婦多氣血較虛弱,循環較差,若本身就是血虛體質,就更易發生「血虛生風」的狀況,誘發懷孕期間的蕁麻疹。

李思儀醫師表示,蕁麻疹又稱「風疹塊」,除了常見產婦發作,其他年齡層的族群也都有可能急性發作;有的人是在吃到不新鮮的海鮮後,就在身上迸發一塊塊的疹塊,有的人則是突然發作,在夜裡癢到難以入睡。中醫認為病機多屬於「血熱生風」和「血虛生風」所致。

李醫師表示,蕁麻疹和一般皮膚病最大的不同就是「沒有固定的部位」,可能一下子在手臂發現、一下又在大腿看到,可能過不久這些部位的蕁麻疹消失不見,卻又在其他部位發現新的蕁麻疹。也因此被稱為「風疹塊」;以「塊」稱呼則是因發作時多以塊狀呈現,比原本的皮膚來的更高些。

醫師指出,產婦易發生多由於「血虛」因素,因為懷孕中養胎,氣血的循環也會較差,若加上本身就屬於「血虛」的體質,也更容易在懷孕期間發生蕁麻疹。

產後也可能因血虛引發急性蕁麻疹。中醫師李思儀表示,最近的案例便是一名30歲的產婦,在產後三天突然發生急性蕁麻疹,症狀出現搔癢到整夜難以入睡,十分不適。就醫後發現是典型的「血虛生風」證所引起,應配合養血滋陰藥;袪風止癢來調理。

李思儀表示,妊娠蕁麻疹在產後也非常容易發生。近期門診中,就有一位30歲的媽媽,因為產後三天突然發生「急性蕁麻疹」的狀況,當時癢到整夜難眠,趕緊前來就醫治療,臨床辨證研判患者是屬於「血虛生風」症候;經過針灸處理,包括取血海、曲池穴,幫助達到養血、涼血作用;當下癢的情況便緩解許多,並再配合一星期的用藥,以當歸飲子為主方,幫助袪風止癢作用,之後的蕁麻疹也慢慢退去。

李醫師表示,不管是懷孕期的蕁麻疹或是產後才發生的癢疹,其實都是可以透過中藥改善並根治的。治療尤其要掌握黃金期,因為急性期改善的時間往往會比慢性的蕁麻疹療效來的更快速。

整體而言,此症治療原則,多以「養血驅風」藥為主,但用藥上還是需諮詢醫師後再行服用,不可自行服用;由於有些養血的藥因為滋膩,容易增加腸胃的負擔,因此往往須配合加上「健脾助運」的用藥調理。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