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天人相應】養生智慧 (4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這星期二晚上


診間來了ㄧ位小病人


媽媽很仔細的述說


這位小病人的病史


很容易ㄧ感冒咳嗽就併發氣喘的體質


以及之前使用過哪些藥物


因為目前正在發燒


我建議先使用針灸


之後再服用中藥


針後特別囑咐回家後幫小朋友泡熱熱的熱水澡


要出出汗燒才容易退


ㄧ旁的爸爸


看得出來有些不奈


不知是我太囉唆還是這位爸爸不太認同


不過媽媽倒是很認真的記下我說的


 


隔天星期三


媽媽帶著小朋友再度就診


因為小朋友仍舊沒有出汗


她說:她在家量溫度都界於38~39.5


是不是應該用退燒藥呢?


我摸摸了小朋友的額頭


完全無汗


再摸摸其臉頰和雙耳


比昨天燙些


看看昨天開的藥是對證的


再詢問服藥的狀況


以及泡澡的情況


才知服藥的頻率不對


而小朋友不愛泡澡


也不愛喝溫開水


 


再幫這位小病號針灸後


叮嚀媽媽如果沒有出汗


仍舊發燒


請兩小時就吃ㄧ包中藥


並搭配溫開水讓小孩子喝


並持續觀察小孩子的活動力


只要活動力都可以


不需太過擔心


 


媽媽很認真的聽完後


告訴我:她很希望讓小朋友持續吃中藥


因為上次吃了西藥後


斷斷續續發燒退燒持續了四天


但他的先生不太能接受中醫


我告訴媽媽:如果先生想帶小朋友去看西醫


當然可以


但是相信西醫醫生也不會建議ㄧ發燒就退燒的


觀察小孩的活動力才是重點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幾天接連又有許多病人


因為咳嗽或發燒就診


以咳嗽而言


即使是用中藥


適合你的不見得同樣的藥方


能夠套用在別人身上


 


因為光是咳嗽就可細分為風寒型、風熱型、風濕型和風燥型


每一種的適用方都有差異


但相同的是


在感冒期間


能以熱稀粥作為主食


不碰油膩和刺激性的食物


ㄧ方面不加重腸胃的負擔


因為


脾土為肺金之母


顧好脾胃才能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另外


感冒期間也別吃太多生冷的水果(應該說盡量少吃生冷的水果)


如水梨、瓜類、蕃茄、奇異果和其他嘗起來帶酸味的水果


以及


感冒期間不能進補或喝酒


都反會讓病邪留戀不去


這些都不利病情的恢復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流感大流行


應該是從年前就開始


大多數的病人多以咳嗽為主


少部分出現腸胃道的不適症狀


而小孩則是很容易出現發燒的情況


發燒究竟該不該馬上退燒


在之前醫界還沒有共識


但現在研究發現不應該馬上


使用退燒藥或冰枕退燒


反而不利病情恢復


 


在中醫的觀點中


同樣是不贊成馬上退燒


這樣只會讓病邪深入


更難痊癒


首要就是祛邪外出


利用發汗法


邪退燒自然就會退了


 


在初期


出現感冒的徵狀


如咽癢、頭痛、肌肉酸痛或怕冷的現象


其實趕緊利用『廚房裡的中藥材』


就可以有治療的功效


廚房哪來的中藥呢?


就是每個媽媽炒菜必備的「蔥」和「薑」


要使用蔥白的部份和帶皮的生薑


大約700cc的水


放入3~5條切細的蔥白和7~9片的生薑


水滾後煮5~7分鐘即可


不需久煮


趁熱喝下


身體就會舒服多了


 


小朋友如果有發燒的現象


可以先泡熱熱的澡


讓小朋友出個汗


注意別吹到風


趕緊擦乾後


蓋被子休息


也會有發汗的效果


只要汗ㄧ出


身體的體溫就會降低


而發汗法就是讓邪有所出路


使身體的外邪不留在體內


自然就會退燒了


 


在漢代的醫書《傷寒論》中


就已經提出利用喝熱稀粥和蓋被子的方式


幫助身體出汗


但注意是要微微的出汗


不可大汗淋漓


反會讓身體元氣過虛


疾病反而流連不去


 


智慧就在日常的生活中


古人很早就體認到


而我們得繞了好大一圈


才驗證古人說的「其實不錯」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是ㄧ句在診間常常會聽到的話


醫師!你看我這樣


需要多久才能痊癒?


 


我不知道其他的醫師會如何回答


通常


我只能很誠懇的告訴病人


如果你的疾病已經很久了


就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馬上復原


而且每個人的體質與生活習慣本來就不相同


恢復的時間當然是因人而異


 


如果是常見的疾病


如過敏性鼻炎、胃潰瘍


這倒是能有個大約多久會見效的時間表


但是前提是


病人必須配合一些飲食習慣的修正


 


但是


有些病人卻是希望聽到醫師給的明確時間


才決定要不要繼續治療


其實


時間的準確與否


醫師的治療有其相關聯


但醫師不可控制的因素也有許多


甜言與蜜語


的確能夠打動人心


但不輕易許下承諾


反而


有時更見其重信的誠摯吧!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真正改善體內的環境


才能從根本治療子宮肌瘤


 


但每個人都有其特異性


就像每個人天生的體質就不完全相同


每天的心情也不ㄧ樣


攝取的食物更是不盡相同


要歸納出一個單一解決方案


就像要研究出一種藥


可以適合每一個人


是同樣的困難


人體本身就有許多特異性


若要從微觀處分析


恐怕只會陷入更小的胡同


 


所以中醫在論治疾病時


往往是從宏觀處著手


 


辨證~分其證型


論治~選擇治療方案


 


要「培養」出子宮肌瘤(或其他疾病)


一定有其適合生長的條件(陽光水和土壤)


 


如果


陽光是每天的心情(好的、不好的、壓力、正面的、負面的)


而水是每日攝取的食物


那土壤就是自己的身體(當然有肥沃的、貧瘠的,先天上的差異)


土壤會長出怎樣的植物


除了先天的條件外


陽光和水的給予


都是決定在自己


是要選擇陽光普照或是霪雨霏霏


給予溫度適中的活水或是酷熱、酷冷極端的水


就會決定這片土壤會長出怎樣的生物


 


所謂的天人合一


其實


體察萬物中也蘊含著生命之道呢!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常在演講的場合中


談子宮肌瘤和香菇的關係


當下許多人ㄧ定是ㄧ頭霧水


不太了解這兩者究竟有何關聯?


是患子宮肌瘤的人不能吃香菇嗎?


還是香菇吃多了會有子宮肌瘤?


 


當然不是


而是香菇生長的環境有其學問


首先


潮濕、陰暗、且必須在木頭生長上


缺一不可


換言之若要使之不生長出香菇


只要替換其中一種便行


 


而子宮肌瘤


這個現代常見的婦女疾病


許多人選擇開刀治療


但開完刀後卻又再長出來


這樣的情況是屢見不鮮


 


該如何從根本上治療子宮肌瘤


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怒甚偏傷氣     思多太損神


神虛心易役     氣弱病相侵


勿使悲歡極     當令飲食均


再三防夜醉     第ㄧ戒晨嗔


夜寢鳴雷鼓(叩齒)


晨興漱玉津(嚥唾)


妖神難犯己     精氣自全身


若要無百病     常當節五辛


安神宜悅樂     惜氣保和純


壽夭休言命     修行本在人


時時尊此理     平地可朝真


 


                                                           ~孫思邈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Nov 24 Wed 2010 21:52
  • 氣動

最近


有位女病人


回診時問我:


醫師,你的藥是不是會引起「氣動」?


我最近都會不自主的「氣動」耶!


而且氣都聚在頭部...


 


我看了她的藥


有補氣的成分


但與氣動應不會有太大的關係!


 


因為求學時期


也陸續跟隨幾位老師學過簡單的氣功


對於所謂的氣動稍有認知


所謂的氣動就是在練氣時


身體可能出現輕微的擺動或溫熱的氣感隨著經絡流走


如果是打坐時


身體也可能是以繞圓周的方式微微旋轉



這些都只是氣的感覺


不需太過緊張或高興


更不須把意念執著在上


也不要認為出現氣動就是功法了不得的表現


因為


那只是一種自然的現象


 


但如果氣ㄧ直聚在頭頂


就不是一種很好的現象


氣聚丹田


(但女孩子不可意守丹田,很容易出現婦科的問題


這是南懷瑾先生和我的針灸老師鍾永祥都曾特別交代的...)


頭涼腳熱


通身舒坦


津溢滿口


才是氣走得宜的狀態


 


許多人練氣後


如果發現自己


情緒更暴躁


精神更容易緊張


建議


該換ㄧ種適合自己的方式


別執著所謂的氣動或是神通


可以參考看看南懷瑾的書


他對氣功很有研究


我也只是入門者而已...


或可參考以下的文章


百歲老中醫馬云屏養生功


http://tw.myblog.yahoo.com/cms-doctorlee/article?mid=1703&prev=1772&next=1489&l=f&fid=9


老年人的養生六法(裡面有六字養生功訣)


http://tw.myblog.yahoo.com/cms-doctorlee/article?mid=499&prev=557&l=f&fid=9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腎主恐


驚恐亦會傷害到腎氣


恐則氣下


所謂「嚇的屁滾尿流」


就是典型的「氣下」反應


另有ㄧ種「中氣下陷」


則是多指因為全身的氣不足


而造成的


內臟下垂、脫肛、或頻尿、甚則失禁等


 


所以


在中醫的範疇中


氣所代表的的


是有許多涵義


要看解說者是站在哪一個層次


來解說「氣」


 


現代人若是長期處於高壓(如職場的壓力)的狀態下


也很容易耗損腎氣的


另外


因為五行的生剋


腎水亦會影響心火


臨床上就曾見


因為ㄧ次驚嚇的經驗


造成病人長期的睡臥不安


心神不寧的狀態


這時除了補養心神外


也必須


適時的補充腎氣


 


雖說是


恐會造成「氣下」


但懂得「情志療法」的高明醫師


可也是會用情志治病的


例如清代有名的醫家


葉天士


就曾出診為ㄧ位難產的孕婦接生


他ㄧ近產房


隨手產婦所躺的牆上丟出銅幣


頓時的產婦ㄧ驚


產道一開


小孩就哇哇的出生了...


 


情治可以造成疾病


亦可治療疾病


這也是中醫奧妙的醫理呢!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肺主悲


還記得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嗎?


質本潔來還潔去


最終還了寶玉ㄧ生的淚水


而終於肺系疾患


 


為何


不是因為其他的病症


卻是肺結核而逝呢?


曹雪芹不僅是將ㄧ生的才華賦予了紅樓夢


更在其中展現驚人的中醫底子


就是因為


肺主悲


怒會傷肝


過喜會害心


極憂侵犯脾


過度的悲傷所傷害的就是肺了


 


不知


是否有人曾在極度傷心哭泣下


哭到幾乎沒氣的經驗呢?


不停的喘氣


大口的吸氣


想要把空氣吸入肺中


卻僅能吸入一絲絲的空氣


就像快要窒息ㄧ般


真是恐怖的經驗


這是我大學時代曾有過ㄧ次印象深刻的體會...


 


怒則氣上


(血壓高的尤其要小心)


喜則氣緩


憂思則氣結


悲則氣消


恐驚則氣下


這就是中醫的醫理


蘊藏的千百年來的體悟與智慧


病之來源不僅是因為外在的環境


自我內在的心情也是一大原因呢!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肝主怒


生氣(悶氣亦是)會傷到肝經


肝經不僅是經過肝臟


也有經過生殖系統、乳房、頭部


所以


同樣也會影響到這些部位的不舒


肝氣鬱滯會造成以上的狀況加重


或者更加容易生氣  


 


心主喜


高興太過度是會耗散心氣


以前的電影中就常見


老人家在大笑幾聲後


突然撫胸暈厥


或是


牌桌上贏錢太過高興


進而昏厥


所以


凡事適度就好


另外


心亦主神明


若是ㄧ時太過興奮


是會影響到神志的狀態


還記得


高中時國文課本中的「范進中舉」的故事嗎?


十年苦讀終於考上舉人


范進太過高興,反而瘋癲失神了


這時他的老丈人


冷不防底給他ㄧ巴掌


范進才清醒過來


其實


這故事中含蘊涵了高明的「情治療法」


以驚恐(腎所主)勝過喜(心所主)


也就是以腎水剋心火


自然范進就清醒了


情治療法


迄今仍是非常有效的  


 


憂思傷脾


思慮過多是會傷到脾之氣


而產生ㄧ連串的


消化不良、睡不安穩、或者是難眠的現象


因為


脾統血


脾主運化


脾主升清


清氣不升


反倒頭腦更加混沌


而無法做好清明的判斷


所以


現在專家學者強調早餐的重要


要吃早餐


才會有一整天好的思考力


(胃經辰時)早上7~9


(脾經巳時)早上9~11


也就是顧好脾胃之氣


才能有好的頭腦


這樣的理論


古人可是很早就知道了...


 


有時會覺得現在的科學實驗


到後來反而都是驗證


原來


中醫的智慧與知識


是亙古常新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今天


連著兩位剛生產完的媽媽


問她們惡露排的如何?


兩位都說差不多乾淨了!


看了ㄧ下生產的日期


兩位都是自然產


距離生產時間不到一星期


怎可能會惡露幾乎乾淨


直接問她們


洗頭了嗎?


 


其中ㄧ位理直氣壯的說:


老早就洗了!剛生產完過兩天根本受不了,


那時就洗了,現在每兩天就洗ㄧ次!


另ㄧ位則是生產後三天就洗頭了!


她們認為洗頭怎會和排惡露有關,而且也認為不洗頭實在是無法忍受的事!


 


曾幾何時


老人家傳承的智慧都認為是不合時宜


甚至有許多醫師也認為不洗頭實在是太不衛生了...


有一些人則是認為作月子期間只要洗頭不吹風就好了...


為了能「跟上潮流」


現在堅持月子期間不洗頭的醫師


真是寥寥可數了


 


每次,強調排惡露期間還是別洗頭時


總是要向媽媽們ㄧ而再的解說原因和機理


頭和子宮有啥關係?


那麼


乳房和子宮有無相關呢?


為何哺乳時能夠刺激子宮收縮?


進而在哺乳促使惡露的排出量增多


 


肝經有經過子宮和乳房


並與督脈會於頭頂


頭為諸陽之會


ㄧ但受寒


就會直接影響經絡經過之處


該排出的


留在體內當古董


應該不是件好事吧!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二型糖尿病患有福了!歷經3年的臨床追蹤,台大、敏盛醫療團隊發表了糖尿病研究成果。傳統上用來治療病態性肥胖的胃腸道重組手術,除了可減輕體重之外,還可以成功治癒糖尿病。


與糖尿病對抗10年之久的莫先生,今年45歲,不知吃了多少藥,打了多少針。一年多前,接受了「胃腸道重組的胃繞道手術」,術後整個人瘦了一圈,腎功能的指數慢慢恢復正常,血糖值也正常了。


包括莫先生在內,共有60名嚴重第二型糖尿病患參加這項研究計畫,年齡平均45歲。採隨機方式進行分組研究。第一組接受「單純胃縮小手術」,以體重的降低來治療糖尿病,第二組接受「胃腸道重組胃繞道手術」。


兩組於術後,都達到了減重的效果,體重平均降低25公斤。但接受「胃腸道重組」的第二組患者在飯後血糖控制上,明顯優於第一組。第二組30人中,達到糖尿病治癒的標準者有28人,而「單純胃縮小手術組」則有14人。


台大醫院內科部莊立民教授指出,在經歷了三年臨床試驗後,成功證明第二型糖尿病是一種胃腸道的疾病,透過手術方法重組胃腸道可以有效治療第二型糖尿病,而糖尿病罹患時間的長短則是決定治療效果最重要的因素。(中醫在治病時亦強調及早治療)


莊立民表示,這項研究成果可說是第二型糖尿病治療上一大突破。近年來,實證醫學上支持糖尿病是一種胃腸道糖份代謝問題的臨床研究。


莊立民指出,自從胰島素發現以來,糖尿病一直被認為是一種胰臟疾病。不過,這種說法在第一型幼年型糖尿病是正確的,但九成以上糖尿病換患(第二型糖尿病)可能是不正確的。


近年來,醫界發現第二型糖尿病可能是一種腸胃道的疾病,胃腸道調控糖份吸收,以及掌管胰島素分泌的胃腸道荷爾蒙出現問題,才導致了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


目前台灣地區大約有100萬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但是有一半以上患者血糖並未得到良好的控制,出現失明、洗腎等多重併發症的機率很高,而這項研究確實開啟了一道治療新契機。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1,15&id=9314


 


現在研究發現糖尿病與腸胃道狀況有密切相關,並認為是ㄧ大新發現。


科學的絕對真理便是,這僅是目前的研究,並不代表往後不會被推翻(例如用胰島素治療糖尿病)。


而中醫在治療疾病上,也有一大共識,便是中醫的經典反而是越古的越好!


很特別的差異,我在臨床用针的時,常常遇見病人的感傳現象,


而感傳的走向都是沿著經絡的方向,


發越佩服古人,是如何在人身上定位出這麼多正確的穴位呢?


如果是說經過千百年的機累的經驗所發現,那麼我要告訴各位朋友的是,


經絡這件事,早在《黃帝內經》時就被「發現」了!而成為中醫的理論精髓。


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清楚告訴後人關於身體十二正經與奇經八脈的循行。


另還包括了十二經別的循行、十二經筋的循行及十五絡脈的循行。


再談談糖尿病這件事,中醫在治療上本來便是先治其脾胃,脾胃功能健化後,


自然而然便能代謝掉多餘的糖分,血液中糖份偏高的現象便會慢慢改善,而不至於引起其他的併發症。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保障衛氣行,務使正气升。


早醒扣齒牙,神水灌胃庭。


床上四肢操,協調臟腑經。


浴頭又浴身,補水並排空。


靈活連接部,拍捶通經絡。


老年八段錦,運氣並納精。


飲食宜清爽,定時莫過量。


書報作好友,花草冶性情。


徒步要代車,漫步一身輕。


晚間湯洗足,睡前練靜功。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之前的文章「老年人的養生六法」。


http://tw.myblog.yahoo.com/cms-doctorlee/article?mid=499&prev=557&l=f&fid=9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124/128/1vj3h.html


皮膚太過乾淨,可能讓免疫反應失調,增加小孩過敏機率。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研究發現,當一個人受外傷時,皮膚表面細菌可以幫助對抗發炎反應,讓免疫系統不致過度活躍。研究人員建議,父母可適度讓孩子接觸大自然、泥土,不但可以讓孩子享受快樂童年,也能減少過敏機率。



這項研究發表於最新一期的「自然醫學期刊」〈NatureMedicine〉。研究人員解釋,身體免疫系統過於活躍的話,皮膚不小心被割到或擦傷時,就會產生嚴重紅腫、疼痛,皮膚外來細菌會幫助減輕這種反應。



之前研究也發現,小孩適度暴露在有細菌的環境,有助調控免疫系統,避免發生過敏現象。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已開發國家會出現越來越多過敏體質小孩。英國家長團體認為,應該鼓勵父母讓自己的孩子有機會到戶外遊玩。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研究人員研究老鼠和人類培植細胞,結果發現,在皮膚表面常見一種細菌稱為葡萄球菌,這種細菌似乎可以減輕皮膚受創後的發炎反應。研究人員理察‧加爾羅〈RichardGallo〉教授表示,「這些細菌確實對我們很有益處。」


 


其實


在臨床常常接觸到過敏的病患


也許


是皮膚過敏


或者


是鼻子過敏


也很常聽到


家長要帶小孩去測過敏原


甚至


有些家長把家中打掃的一塵不染


唯恐


塵螨滋生


就怕小孩子因此而過敏


 


不僅是家長


身心俱疲


就連


身為醫師的我


都深深嘆息


 


就算


營造出一個纖塵不染的環境


又如何


能夠確保學校


能夠要求外在環境


都如此嗎?


 


爲何


同樣的環境有人很自在


但卻有人噴嚏鼻水身痒連連


可曾仔細思考其中差異


是的


答案就是體質


體內的環境不改變


就算


費盡心思


要求外在配合一切


還是


於事無補啊!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自由更新日期:2009/09/25 04:09



〔記者徐夏蓮/台中報導〕別小看便秘!中部地區有老翁為此一年看100多個診次,每天有100多種藥要吃,直到被健保局盯上,他到台中榮總高齡醫學中心就醫,醫師幫他統整各家開的藥物後,發現他只要吃其中5顆就夠了,現在他每月回診一次,看病不再讓他累到趴!



台中榮總高齡醫學中心醫師廖思嘉昨天指出,這位就醫高診次被健保局盯上的70歲老翁,抱怨他真的是全身上下都有問題才會醫院、診所一家看過一家。



廖思嘉醫師發現,原來他所有的病,全肇因於一個小小的便秘引起的,他為便秘看腸胃科,但吃藥又吃出失眠,他掛精神科,醫師開安眠藥給他,他睡得著,卻又出現步態不穩、頭暈,逼得他馬上加看骨科、神經內科。



藥物副作用吃出他心悸、情緒低落的症狀,他又跑去看心臟科,但他覺得西藥救不了他,又再加看中醫,就這樣中西醫院加診所,他告訴醫師,別以為他愛看病,一年得看上百診次,看到他都累癱了。



中榮高齡醫學中心醫師廖思嘉指出,一次同時服用4顆藥,就是多種藥物使用,副作用就會產生,這位老翁一堆疾病,多起是藥物副作用引起的,他不停看診吃藥,毛病才會越來越多。



為了讓銀髮族正視這個問題,中榮高齡醫學中心昨天請來80歲葛姓老翁現身說法,他也是吃藥吃出類似帕金森氏症症狀,晚上起來上廁所跌倒,家人將他送醫,才知道他是一個月要看5科,結果病越看越多,由一位醫師將他的藥從近20顆藥整合成8顆,老翁笑說,他如今走路穩了,心情也好了。


 


門診中


常見


這樣的病人


因為


哪裡不舒服


所以吃了某些藥


但是


又產生了其他不舒的症狀...


其實


人體就像一個翹翹板


出現了問題


就會產生不平衡的現象


這時


只要透過針灸作自身能量(氣血)的調整


就可以回復到原本的平衡


而且不會有任何副作用


或者透過藥物的偏性


讓失衡的身體再回復到原本的平衡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穀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


而不是為了治病又產生其它的問題...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中醫看肌腱炎


文/李思儀醫師


「肌腱炎」又稱「腱鞘炎」。「肌腱」是位於肌肉的末端與關節交會處,以帶狀細長的構造附著於骨頭之上,其功能是將使力的力量傳到骨頭以帶動關節,而其外圍有一層鞘膜稱之為腱鞘。常因過度且長時間使用而產生局部紅、腫、熱、痛的現象。若是無好好治療或休息,很容易變成慢性發炎,造成酸軟無力或是僵硬疼痛。

例如常使用電腦者或是樂器演奏家容易在手部及肩部關節處產生酸痛的現象,有時甚至會沿著肩部後方疼痛至上臂外側。而長期須抱小孩或用擠乳器的媽媽,也很容易沿著手大拇指的方向產生酸痛無力的症狀。而長期打高爾夫球或網球、羽球的族群,也很容易在手肘的伸腕肌群肌腱及屈腕肌群肌腱產生發炎的現象,導致手部酸軟疼痛無力,嚴重者甚至無法扭轉毛巾及提重物。

大部分的肌腱發炎大都是因為長時間的過度使用所導致,但有些慢性疾病亦會造成肌腱的發炎,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及痛風等。

在中醫的角度上肌腱炎歸屬於「勞損」的範疇,為「氣滯血瘀」所導致的疼痛。在治療上除了辨明患者疼痛的部位,以針灸的方式促進發炎患處的循環與代謝,再配合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用藥,在臨床上成效都有不錯的功效。

最近常診治因長期抱小孩及使用擠奶器造成手部沿著大拇指方向到手肘處都酸痛不舒的患者,治療上可以選用疏經活血湯加上桑枝引經、元胡行氣,並在手部虎口處合谷、手三里、及膝蓋外側的陽陵泉施針,患者經過三次療程疼痛便已去八成,並建議平常居家可以多以熱敷的方式加速患處的氣血循環。

肌腱炎在初期的治療上多屬實證,所以多以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方式處理,但若已經反反覆覆的發生,經年酸痛,治療上就必須酌加些補腎的藥物、如骨碎補、胡桃肉、續斷等,以加強復原的功效與速度。 

肌腱炎保健茶飲

行氣活血茶
材料:黃耆五錢、骨碎補三錢、元胡三錢、丹參二錢、赤芍藥二錢、川芎二錢、桂枝一錢、桃仁五分、紅花五分、當歸身一片(後下)、炙甘草五片、生薑三片。
作法:
1、藥材洗淨後先加水蓋過藥面(約高出藥面三公分)浸泡二十分鐘。
2、之後用大火將水煮滾後,再轉文火煮20~30分鐘。
3、放入當歸再煮五分鐘即可
4、濾去藥材,將藥汁於一天內慢慢喝完即可。
功能:針對容易手部肌腱發炎酸痛者,有行氣活血止痛之功效。

手部肌腱炎按摩操
1、平常可以多按摩手部虎口處的合谷穴、以及手肘橫紋端的曲池穴、和位於手肘處橫紋端往下三根橫指的距離的手三里穴,這些穴位都可以幫助手部的氣血循環,緩解手部酸痛不舒的症狀。

2、按摩方式:大拇指壓住穴位,以畫圓周的方式,按壓10秒鐘,放鬆,再交替另一穴位,重複剛剛的按壓方式,按摩時間不限,以局部紓緩放鬆為主。以上動作越慢越好,不可求快。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健康頭條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category=醫藥疾病&pid=20052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新生報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09/06/24


 


炎炎夏日,酷熱又悶濕的環境,易誘發夏日濕疹問題。中醫師李思儀表示,炎熱的氣候環境,許多人喜歡喝冰冷的冷飲,但要小心外在的濕熱與內在的濕氣,兩邪相合而併發搔癢難忍的濕疹問題,甚至加重原本就有濕疹之處,除了癢至難忍外,還可能表面皮膚滲出液體,使原本的範圍更加擴大,而難以痊癒。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其實濕疹並不是只在夏季發生,一年四季都可能產生此病,但是原本就有此病的人,到了悶熱的夏季,患處更是搔癢難忍,甚至抓至血痕斑斑,仍無法止癢。也有些從未發過濕疹的人,也容易在這個時節,在四肢關節處、皮膚皺褶處、或與衣服摩擦處,出現表面色暗的紅癢斑塊,伴隨膚屑、嚴重的則會在表面出現濕滑的液體,終日不乾。

李醫師表示,中醫認為,此症多發生在體內容易蘊積濕熱者,平常喜飲冰涼飲品、生冷食物者,有些也伴隨過敏性的症狀,如早上容易打噴嚏、流鼻水、或平常就容易眼睛癢、或是容易咳嗽氣喘的朋友,就要特別注意自己的飲食狀況,遠離冰冷與生冷的食物,太過於刺激的食物也要避免,像是烤炸、辛辣類食物。

李思儀表示,中醫辨證治療,患者主要可分為「濕大於熱」或「熱大於濕」兩大類問題。針對個別體質,分別採以利濕為主、清熱為輔,清熱為主、利濕為輔。配合內服用藥,此外,穴道按摩對於清熱,以及減緩搔癢不適的症狀也有幫助。

夏日濕疹中醫臨床上,須加以辨證患者體質是屬於「濕大於熱」或「熱大於濕」問題。其中「濕大於熱」者,多是舌像表面光滑有津、口雖渴卻不多飲、排便部份則是軟便居多、嚴重者則便不成行;在治療上便必須以利濕為主、清熱為輔,藥方上可用五苓散加上知母、黃柏等藥。

「熱大於濕」的患者則容易出現口渴、欲喝冰飲,但喝再多仍覺口乾渴不舒、舌像則多白黃夾雜的膩苔,排便則多日不大便、或便乾難解居多,用藥上原則以清熱為主、利濕為輔,可選用防風通聖散或涼膈散加上薏仁、玉米鬚等。

此外,醫師指出,平常也可多以指腹在俗稱虎口的合谷穴,及手肘外側肘橫紋終點的曲池穴,和小腿內踝上四指處的三陰交穴按壓,可活血清熱,減緩搔癢不適的症狀。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臨床上


有許多病人都抱怨


容易脹氣


排便不順


久而久之


除了腸胃道的健康受影響


也容易影響皮膚的健康


甚至是順眠的品質


在此分享一個簡易的按摩方法


可以有效的消脹氣助排便


擁有健康好肚!



v

v

 

兩手交疊,掌心朝向肚臍,由右手向左手方向,畫圓形按壓,按摩十分鐘。

 

v按摩時間:晨起、飯後、便前。 或脹氣不舒時使用。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09/05/07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長期使用電腦致肩背痛者,可常做按摩操紓緩動作放鬆肩頸肌肉,還可緩解眼睛的勞累乾澀症狀。另可選擇幫助益氣活血消痛的茶飲進行保健。

李醫師表示,肩背痛按摩做法為:1、先找出手三里穴位,將手平舉,位於手肘處橫紋端往下三根橫指的距離。2、壓住此穴位,將頭往右邊旋轉到底,停留五秒鐘,迴正,再往左旋轉到底,停留五秒鐘,迴正,來回算一次動作的完成。以上動作越慢越好,不可求快。3、需要來回做9次。再換按壓另一隻手的手三里穴,同樣來回做9次即可。4、所需時間約10分鐘內即可完成,平均工作2小時後做此動作,可緩解肩頸痠痛的情況。

茶飲保健部分,醫師建議,可準備黃耆5錢、骨碎補3錢、葛根2錢、元胡1錢半、川芎1錢半、當歸身1片、芍藥1錢半、炙甘草5片、生薑3片。做法為藥材洗淨後先加水蓋過藥材浸泡20分鐘。之後再倒入2000C.C的水,水滾後轉文火煮15分鐘。放入當歸再煮5分鐘即可濾去藥材,將藥汁於一天內慢慢喝完即可。對容易肩頸疼痛、伴隨頭昏疲倦者,有補氣活血止痛的功效。


http://www.tssdnews.com.tw/?FID=11&CID=57741


 

drlee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2 3